民国年间,在华北地区有一彪绿林人马。常年活动在长城内外,滦河两岸。
这彪人马的头领叫杜二彪,江湖人称彪二爷。当地百姓便管他的人马,叫做“彪”字军。
时逢乱世,民不聊生。当地的穷苦百姓,一旦有人走投无路,便会上山投奔“彪”字军。因此,杜二彪的人马越聚越多,“彪”字军名声也越来越大。渐渐的,杜二彪的肚子里,便装上了一桩心事。想寻访一位世外高人做军师,坐镇军中,给他出谋划策。
经四处打探,八方踅摸,终于得知,在口外的子虚山乌有观里,有一位道号“凭空”的道士。不仅精通“周易”、“奇门遁甲”,还对“孙子兵法”颇有研究。
杜二彪便带着重礼,兴冲冲的跑到子虚山登门拜访。不料,无有观里的这个牛鼻子老道还挺牛,居然躲在后殿,避而不见。让道童传出话说,他身居子虚山,是为潜心修行悟道,不再涉足世事。
杜二彪是有备而来,并不气馁。便效仿三国刘玄德三顾茅庐之典,三番五次上山,是软磨硬泡。心说,火到猪头烂。就不信你能比诸葛亮还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凭空”道士,还是被杜二彪请下山,到彪字军中当了军师。
杜二彪请来了军师,“彪”字军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别看这些人大都是不识字的粗人,可他们最敬重识文断字,有本事的人。他们把“凭空”道士,比作三国里的孔明诸葛亮,水泊梁山的智多星吴用。心说,这下好了。有了神机妙算的军师,以后咱“彪”字军,就可按着军师的锦囊妙计行事,就等着打胜仗吧。
大秋已过,暑往寒来。“彪”字军打算派一支人马,去滦河东的王家大院“借”些粮草,以备过冬之用。
行动前,军师和火头军在厨房忙乎了半天。天黑出发时,军师给去王家大院的弟兄们,每人发了一个小布袋,布袋里装着一块又圆又大的烙饼。接过军师发的烙饼,弟兄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心说,烙饼里面,定是暗藏着军师的锦囊妙计。到时只需依计而行,便可大获全胜。
王家大院,是滦河两岸有名的大户人家。家有良田万顷,外有买卖铺子。有七八杆鸟枪洋炮护院,还和县里的民团有联防公约。是一块不太好啃的骨头肉。
“彪”字军此行,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来的都是拔尖的精兵强将,带的都是称手的快枪。本想先干掉护院,再作打算。谁知到了近前,用响箭一亮“彪”字军的旗号,王家大院便敞开大门,毕恭毕敬的把弟兄们给迎了进去。先是杀猪宰羊,酒肉伺候。后又套上马车,装满粮草,送上了山。
“彪”字军一枪没放,就满载而归。杜二彪在山上大摆酒宴,犒劳弟兄们。酒席宴上,有人想起临行前军师给的烙饼。心说。既然已经得胜而归,不如掰开烙饼,看看里面藏的到底是啥锦囊妙计。可等把烙饼掰开一看,里面啥也没有。弟兄们看着掰开的烙饼,人人发呆,个个发愣。最后都把目光投向杜二彪。杜二彪也不解其意,便问军师:“这烙饼……”
就见军师手捻胡须,微微一笑。说:“兵书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烙饼,是我给弟兄们准备的干粮。”
大伙这才弄明白,原来军师给的烙饼,不过就是烙饼而已。
“彪”字军粮草充足,踏踏实实的度过了冬天。正月十五元宵节,杜二彪带着弟兄们,乔装进县城看会逛灯。意外得到一个好消息。说是县民团,从南方一个军火商手里,定购了二十条“三八大盖”步枪。过两天,在滦州码头交货。
杜二彪挑选了二十名弟兄,亲自出马,去往滦州截取这批“三八大盖”。
到了滦州码头,赶上民团团长带着几个团丁刚接了“货”,正在找人扛运这批枪支。杜二彪便让几个弟兄前去冒充脚力,分扛了二十条“三八大盖”。民团团长和几个团丁跟在后边,喝五吆六。等走到背静处,杜二彪用二十四响盒子枪一顶民团团长后腰,说出名号。民团团长立马尿了裤子,和团丁们一起打着哆嗦缴了械,跪地求饶。
杜二彪轻而易举的,把二十条“三八大盖”弄到了手。归来途中,路过洒河桥镇时,便带着弟兄们去饭庄打尖。简单的要了点饭菜,垫补垫补。可这时,就见山里的两个弟兄,每人背了十来个王八壶,气喘吁吁的进了饭庄。说:“可追上你们了,这一路跑的。”
杜二彪问:“你们这是……”
两个弟兄略缓了口气,相互补充着说:“你们走后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军师便说坏了,说你们忘带了一样重要的东西。便让我们背了这些王八壶,追赶你们。可这些个壶,叮叮当当的,挺不好背。我们俩紧追慢赶的,到现在才追上你们。也不知误没误事。”
杜二彪说:“没误事,你们来的正是时候。”说着话,他便让他俩把王八壶分发给弟兄们,带着一脸神秘问到:“弟兄们可知这壶中装的是啥?”
大家一起摇摇头,心说,壶里装的总不会是军师的锦囊妙计吧。杜二彪说:“我想军师是料定我们此行定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才让人背了这些王八壶追赶我们。我敢说,壶中肯定是军师特意为我们送来的庆功酒。来,为我们这趟‘买卖’做得漂亮,干!”
说着话,杜二彪先打开王八壶,“咕咚”喝了一大口。随后,弟兄们也都打开王八壶,每人跟着“咕咚”了一大口。可“咕咚”完,大伙就大眼瞪小眼的愣住了。一口下去,啥味没有。原来王八壶里装的全是凉水。
杜二彪闹了个大红脸,连饭菜也没吃出滋味。回山后,他问军师,费劲巴力的,让人送那么多壶凉水干啥。军师说,三国时,诸葛亮失街亭,就因马谡扎兵山上没有水源,被魏兵困于山上,惨遭失败。
见军师摇头晃脑的引经据典,杜二彪老是绷不住想笑。心说,这都哪跟哪呀。去滦州来回的路上,大河小河到处都有。还缺得了水?也至于派人背着一大堆王八壶,叮叮当当的去追?
转眼之间,军师到军中已快两年了。可没见他出过一计一策。竟张罗些个粮呀水呀的芝麻绿豆的小事。渐渐的,便有人说三道四起来。说啥军师呀,干的都是火头军和打巴杈小喽啰们的事。还动不动就兵法、三国的来一通,不会是个卖狗皮膏药的吧。听着弟兄们在背后嘀嘀咕咕,杜二彪的心里也有点凉了。可请神容易送神难,总不能上嘴唇下嘴唇一碰,就把人家给打发了吧。再说,人家还兴许是深藏不露,没到动真章的关键时刻呢。
民国二十二年,日本鬼子进关。听说国民军在喜峰口跟鬼子交战,耍着大刀片砍鬼子,就跟杀西瓜似的。“彪”字军群情振奋,由洒河桥过滦河,直奔喜峰口,也要跟小鬼子试吧试吧。谁知,小鬼子吃过国民军大刀片的亏后,便有点草木皆兵。见“彪”字军一露头,立马就机关枪迫击炮的盖了过来。“彪”字军奋力冲杀了好一阵,可根本打不到鬼子跟前。再看看手中的家伙,也实在不是鬼子的对手,便想一走了之。不料,却被鬼子断了来时之路。“彪”字军只好由铁门关翻山,想取道潘家口,过滦河回山。
小鬼子见“彪”字军撤退,便在后面紧紧咬住,穷追不舍。
“彪”字军且战且退,不知不觉已退到滦河岸边。前有大河,后有鬼子,情况相当危机。还好,滦河的冰还没化,给了“彪”字军一线生机。
可就在杜二彪要带领弟兄们走冰过河,尽快脱离险境时,却被军师一下拦住了。军师说:“俗话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今天已是七九第八天,看似河面有冰,恐怕早已禁不住人了。这冰哪还能走。”
杜二彪一听军师这话在理,便带着弟兄们顺滦河而下,想再迂回到洒河桥过滦河。不料,鬼子早已另派一队人马,守在了桥头。经过一阵激烈拼杀,“彪”字军丢掉了二十多个弟兄的性命,和十条“三八大盖”,才得以冲过大桥,回到山里老营。
第二天,杜二彪乔装去潘家口请郎中,给“挂花”的弟兄治伤。见人们仍在滦河冰上来回行走,一问方知,原来还有一个说法是:七九河开和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听了这话,差点没把杜二彪给心痛死。心说,可惜我那二十多个兄弟和十条“三八大盖”了。
回山后,杜二彪呈上一干粮袋金条,把军师给辞了。军师没要金条,临下山时却留下了几句话。说:“人不辞路,虎不辞山。你我缘份未尽,日后还会有相逢之日。”
寒暑易节,四季更替。转眼又到二月初,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季节。不料,日本鬼子进山,摸了“彪”字军的老营。
“彪”字军在山里和鬼子周旋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被逼到了滦河边。见河上的冰还没化,“彪”字军想都没想,便往冰上跑去。前面的跑到冰上还没等走几步远,就听“咔嚓”一声,冰面突然断裂,人就跟下饺子似的,“噼里啪啦”的掉进河里。后面的赶紧返身往回跑,可却被追上来的鬼子一阵机枪扫射,人就倒了一大片。经过这么一折腾,“彪”字军死伤大半。杜二彪带领弟兄们,拼死冲杀,杀出一条血路。沿滦河北上,往口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