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还有黄金10年。”面对裁员风波、股价急挫、订单大幅削减、净利润锐减83%的危情时刻,郭台铭如是说。
于是,作为在金融海啸中受创最深的全球最大IT代工企业,台湾富士康集团走上了一条看似疯狂的复兴之路:一面两次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投资砸向西部两个最重要的城市——重庆和成都,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另一面,高调宣布新建万家3C家电终端销售店的“万马奔腾”计划——富士康要与国美、苏宁争夺“渠道之王”。然而,这些令业内专家们大呼“看不懂”的大动作,也许都只是为了郭台铭的终极目标——转型地产帝国埋下伏笔。
“代工之王”的背影
金融海啸来袭之际,正是郭台铭代工帝国的全盛之时。在深圳郊外的几十座厂房中,苹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个人电脑、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等世界顶级电子产品正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几乎是在世人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郭台铭就已将他的公司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生产商:富士康每年生产全球十分之一的家用电脑、三分之二的PC零组件,掌握着全球计算机行业的命脉,年销售额曾多次超过4000亿元,从2002年开始一直是中国大陆“出口冠军”,而且连续6年呈现30%以上的超速成长。美国《商业周刊》更直接称呼郭台铭为“代工之王”,而郭台铭自己也由于富士康的杰出表现,超越“经营之神”王永庆成为台湾首富。
然而,金融海啸带来的出口订单萎缩对产品几乎100%外销的富士康帝国产生了致命打击。仅核心手机业务的上市子公司富士康国际一家,去年上半年营业额同比仅增长4.34%,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56%;而整个富士康科技集团去年税后净利比前年锐减了83%——终止了郭台铭自1974年创业以来只增长不衰退的神话。“以诺基亚为例,今年从各季度报表来看诺基亚利润下滑超过6成,诺基亚一定会挤压供应链的利润空间,而诺基亚手机订单占富士康国际总收入比重可能接近5成,在这种形势下,代工模式非常被动。”一位富士康高管表示。
尽管随着今年上半年欧美市场的转暖,富士康集团的订单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但传统代工模式的发展前景黯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这一趋势也被敏感的资本市场所捕捉:富士康的港股价格由金融海啸前的二十五六元跌到了1元左右,而在今年蓝筹股的普遍升浪中,富士康至今依然还在5元左右徘徊。“从事代工制造的富士康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利润率低,受到上下游研发和需求的影响波动大,而且,从国家产业政策上已经不再支持低附加值的单纯代工模式。”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其实,远在金融海啸之前,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税制统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系列政策变化和人工、土地成本的快速上升已经使富士康的利润增长势头受到了极大的遏制,甚至一度受到“血汗工厂”的指责。“应该说,单纯代工加工制造业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富士康集团的转型已经是刻不容缓。”前述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