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及其功能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三)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论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关联的
(二)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另一方面,学习的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
但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只在一定范围内是一致的。
其次,动机的最佳水平还与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有关。
此外,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还可因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动机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二、动机的需要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成败归因理论
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四、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五、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次强化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树立自信心
1.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设置合理的目标;
3.进行归因训练。
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一)使任务更有趣
(二)引发认知冲突
(三)合理使用表扬1.有效地应用表扬;2.以目标结构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四)合适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