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三(3)

2013-02-06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有导向、协调、激励、评价。

  2.C [解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3.A [解析]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它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动。所以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因素。

  4.B [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买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

  5.C [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观点,反映的就是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统一的规律。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不能把教学的教养作用(知识涵养)与教学的陶冶品性的作用分割开来,应该把知识涵养与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中。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6.C [解析]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称之为中小学的“双基”教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7.C [解析]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8.D [解析]品德评价法,即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

  9.C [解析]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10.B[解析]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使学生在多样性教育中学会选择、学生自主选择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1.C[解析]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或译《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此书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他长

  期从事学校教学的经验,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教学方法的论著。

  12.B[解析]试题编写基本流程如下:明确测验目标一设计测验双向明细表一确定题型和试题难度一命题。命题是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

  13.B[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14.B[解析]B项是陶冶法的要求,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公平合理、切合实际;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

  15.C[解析]ABD是引入性提问的策略,只有澄清和总结是属于深入性提问策略的范畴。

  二、填空题

  1.教会骑士

  2.培养人才

  3.能动 主导

  4.应试素质

  5.个体与环境

  6.发展性

  7.间接直接

  8.赫尔巴特

  9.品德评价法

  l0.彼得•麦克费尔 道德情感的培养

  11.基本事实

  12.学校教育

  13.输入评价

  14.《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5.基本组织形式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初中教育个体发展的任务是: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2.[参考答案]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3.[参考答案]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

  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的基本内涵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5.[参考答案]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参考答案]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基本要求是: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2.[参考答案]

  教育的发展分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1)原始形态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3)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4)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