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外销员考试 > 辅导资料 >

2013年外销员考试章节重点辅导: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与产生的条件

2012-11-01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与产生的条件

  一、对外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知识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二、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

  对外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产品(商品)交换。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犬,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在原始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在这一过程中,先是出现了剩余产品,后来又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再后来又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商品流通超出国界而产生了对外贸易。

  三、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又称世界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2.对外贸易Foreign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

  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这是立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去看待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与劳务的贸易活动。某些海岛国家,如日等国或某些海岛地区,如我国台湾等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的几个重要概念

  1.国际贸易额(值)

  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这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是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但是,在计算国际贸易额时,不是简单地把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加在一起。因为一国或(或地区)的出口,就是另一国(或地区)的进口,若两者相加等于重复计算。联合国统计中,通常采用各国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是用CIF价格计算进口额的,即成本加运费、保险费。显见,把进口值加起来作为国际贸易额,是不准确的。而出口额一般采用FOB价格,即装运港船上交货,相对于CIF而言,是比较准确的。CIF价格比FOB价格多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世界进口额会大于世界出口额。

  2.对外贸易额(值)

  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在计算时,出口额要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则以CIF价格计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则称为对外贸易差额。当出口商品总额超过进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顺差”,也可成为“贸易出超”;反之,当进口商品总额超过出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贸易入超”;如进出口商品总额相等,则叫做“贸易平衡”。

  3.对外贸易量

  这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了价格指数去除相当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相当期的对外贸易差。其等式为: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设1991年出口方格指数为100。2001年为60,试比较2001年世界出口值和世界出口贸易量与1991年世界出口值的增长变化情况。

  增加了114%(30000-14000=16000/14000=1。14

  1。14*100%=114%)

  贸易量:

  增加了34%(18750-14000)/14000*100%=34%

  由此可见,按贸易额(值)计算,2001年世界出口额是991年世界出口额的2。14倍,增加了114%;按贸易量计算,剔除方格上涨的因素,2001年世界出口量是99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的1。34倍,增加了34%。由于计算贸易量可以得出较为正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情况,所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贸易差。

  4。对外贸易依存度

  这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一该国同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由于各国经济的发展的发展水平不同,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国内市场的大小不同,导致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较大的差异。

  5.贸易条件

  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方格与进口商品方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即:

  如果该系数大于100,则说明该国的该年度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00,则说明该国该年度贸易条件变化。

  6.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进口初级产品为主,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特征则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7.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研究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通常是看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别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法商品分为10类:即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腊(4);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各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产品(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战后,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日益减少)。

  8.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

  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某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一般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既标明了一国出口商品的方向,也标明了该国进出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该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别分布与地区分布,表明了它同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9.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的对外商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观察和研究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于我们掌握市场行情的发展变化认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换及密切程度,开拓新的国外市场,均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以及由此促进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二是国家的形成。

  在人类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劳动所得的产品仅能维持当时的氏族公社成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可以用做交换。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以高级部落从其他部落分离出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高级部落专门从事较高的驯养和繁殖,不仅能培养本部落的,还有了部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换,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政治实体进行的物的交换。人民把这称为初级对外产品交换。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于是也就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产品交换的扩大,产生了货币,商品交换逐渐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随着商品生产和发展和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便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和商品,这就是发生在奴隶社会末期的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当这种商品流通的规模扩大到封建社会初期已形成了国家的界限时,就产生了对外贸易。由此可见,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引起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商人和商品资本的出现,以及国家的形成,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