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外销员考试 > 复习指导 >

2012年外销员辅导之国际贸易理论(1)

2012-08-02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mercantilism)

  一、产生的背景:15世纪以后,西欧封建经济瓦解,兴起拜金主义思潮,认为货币是财富的代表、是国家富强的象征

  二、实质:是关于对外贸易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三、两个阶段

  1、早期:货币差额论,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illiarm Stafford,1554—1612年)

  2、晚期: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m,157l一1641年)。

  四、政策主张:

  货币政策:禁止货币输出

  对外贸易:奖出限入实施保护关税发展本国工业

  五、评价

  1、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2、政策主张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3、在理论上不成熟:错误的理论基础:财富观 理论分析局限于流通领域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其贸易活动是零和游戏(zero-sum game)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重点)

  一、绝对成本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英国经济学家,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英国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一)主要观点(重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absolute adantage)或绝对成本(absolute cost)主张各国生产并输出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二)进—步说明(了解)

  (三)结论: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外贸,倡导自由放任

  (四)简评

  1、科学性

  研究领域的扩展:从流通转到生产历史进步作用:用自由贸易思想取代重商主义的管制贸易思想“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非科学性

  交换引起分工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能回答下述难题: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绝对优势, 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二.比较优势说(law of comparatie adantage)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id Ricardo,1772一1823),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

  (一)假定前提 (了解)

  (二)主要内容:

  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都处于劣势,两国也可进行互利贸易。

  一国专门生产、出口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四)评价

  1、科学性:

  促进了英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补充了斯密理论的遗憾:绝对劣势国家同样可以参与国际专业化分工和交换

  2、非科学性

  其理论出发点:因为其作为英国政府的代言人该理论所揭示的是各国贸易的短期利益所得目的在于维持当时英国与其殖民地以及一些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三、相互需求论(Reciprocal Demand Theory)

  约翰.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相互需求论。

  马歇尔(A1fred Marshall,1842—1924年),英国经济学家,利用图形作了进一步分析与说明。

  穆勒承认按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交换对各国都有利,但是各国商品交换比例的大小会影响双方在贸易中的利益分配。

  1.互惠贸易的范围:必须介于英、德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会使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2.国际交换比例的大小决定了双方贸易利得的分配

  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3、相互需求法则: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小;反之,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