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
【解析】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2.C
【解析】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班授课,并于192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ABC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E项是完善时期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表现,故选ABCD。
4.A
【解析】连续性的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以前一阶段发展为基础,而且有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5.A
【解析】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6.C
【解析】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的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一般认为,IQ超过l40的人属于智力超常,IQ低于70的人属于智力低下,大多数人的IQ在85到115之间属于中等智力。
7.A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含义的理解。
8.E
【解析】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运用奖励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
9.AB
【解析】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10.A
【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命题网络。
11.C
【解析】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12.ABC
【解析】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的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另一类是有关知识学习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
13.ADE
【解析】打字、弹钢琴等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都是由一系列不相联系的动作完成靠操作一定的器械来实现,因此这类技能属于细微型、断续型、器材型操作技能。
14.CDE
【解析】我国教育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
15.ABC
【解析】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16.ABD
【解析】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17.ACDE
【解析】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既可以是身边的真人真事的现身说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二传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
18.BCDE
【解析】无结构的问题即界定含糊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和答案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概念和原理密切的联系在一起。BCDE项符合这些特征。
19.ABCD
【解析】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发散思维训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20.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拉力因素,它与学习的外在后果有关,对学习起引诱作用
21.B
【解析】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
22.ABCDE
【解析】趋向成功的趋力(T。)用公式表示为:Ts=Ms×Ps×Is;避免失败的趋力(Taf)用公式表示为:Taf=Maf×Pf×If,;个体在某一行为上的成就动机Ta=(Ms×Ps×Is)一(Maf×Pf×If);Is为成功的诱因值,Ps代表个体对目标的成功期望,故Is=1一Ps;If代表失败的消因价值,Pf代表个体对行为失败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23.ABC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结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力管理策略和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24.D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用的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理解。
25.D
【解析】具体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主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26.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焦虑症的症状,过度出汗和心跳加快是焦虑症躯体症状。
27.C
【解析】AB两项用于治疗神经性厌食,D项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
28.A
【解析】艾里斯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29.E
【解析】概括说,亦称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
30.ABCDE
【解析】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二、填空题
1.学习过程2.心理发展
3.学习理论4.理解
5.比较6.安德森
7.实践活动8.伦理道德
9.问题10.学习需要
11.过度学习 12.具体迁移
13.贾德 14.心理健康
15.波斯纳
三、判断说明题
1.答:正确。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答:正确。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的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3.答:正确。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但高智商可能有创造性,也可能没有创造性;低创造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但是高创造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答:正确。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如果一个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越多,能回忆出该信息的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回忆就越容易。因此,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5.答:错误。
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研究表明,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相关。
四、简答题
1.答: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分提出了独到的
见解,并对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作了具体解释。他的同化论虽然沿用了前人的概念,但他重在用同化来解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获得问题,对实际教学有重要价值。奥苏贝尔所批判的发现学习与布鲁纳所讲的发现学习内涵有所不同。(1分)奥苏贝尔认为,各类学习中都可以采用发现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发现物体的名称。(2分)而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是要学习者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或原则,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1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具体的条件和目的。(1分)
2.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分)
(2)注重创造性个l生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2分)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1分)
3.答:(1)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1分)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1分)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1分)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理解,它是由教师和一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1分)
(5)合作学习模式:许多学生和同学讨论所读到或听到的材料时获益匪浅。这种学习形式的规范化称之为“合作性讲解”。(1分)
4.答:(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1分)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1分)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1分)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1分)
(5)家庭作业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规范。(0.5分)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0.5分)
五、论述题
1.答:(1)柯尔伯格与皮亚杰在理论上的分歧
在皮亚杰看来,7、8岁以前的幼年儿童,其道德判断之所以是他律的,是因为尊重权威的强烈情绪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法判断是非,只能依从成人的制裁和命令;(2分)幼儿对行为赏罚的判断,也只是由于他们感到成人对行为赏罚具有一种权威的缘故。(2分)柯尔伯格则认为,幼儿除了知道父母比自己更有力量外,就不知道什么叫尊重权威,他们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关于规则的概念。(2分)至于幼儿认为违犯规则要受罚,不过是反映一种趋乐避苦的实在主义的和快乐主义的愿望,远不是什么对成人的观点的高度尊重。(1分)
皮亚杰认为,如果儿童能够进行自律判断,他的道德品质就达到了成熟水平。(1分)
但在柯尔伯格看来,到达成熟的标志是能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而这种道德推理能力经过青年期直到成年早期一直是在发展变化、日趋完备的,因而l0—12岁儿童的道德品质,远不是充分自律的和成熟的。(1分)
(2)柯尔伯格与皮亚杰分歧的原因
第一,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二级水平并不能全部包括青少年以至成人的道德发展水平。(2分)
第二,与第一条原因相对应,皮亚杰的对偶故事也不是用来限定青少年和成人道德推理概念的适宜方法。(2分)
第三,皮亚杰划分道德阶段所依据的两个范畴和六个维度都不足以反映青少年和成人的复杂的道德经验。(2分)
2.答:(1)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1分)
竞赛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竞赛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对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另外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1分)
运用原则:竞赛要慎用少用。竞赛要注意方式:组织竞赛应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1分)
(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1分)
奖励和惩罚作用:既要承认奖励与惩罚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又要看到如果运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1分)
运用奖励与惩罚应注意的问题:①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②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正、适当;③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1分)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1分)
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学习激励,学习的进步很小。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具体。(2分)
(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1分)
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2分)
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归因模式,首要问题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概念。(1分)
(联系实际,酌情再给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