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儿童在知道“苹果”、“梨”是“水果”后,再学习“香蕉”也是一种“水果”,这种学习叫做(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E.相关类属学习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3.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E.韦纳
4.在皮亚杰看来,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具体逻辑推理
D.思维的可逆性
E.去自我中心
5.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5岁
6.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7.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
A.下为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E.相关类属学习
8.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E.模仿过程
9.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E.内化阶段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1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E.模仿
12,连续型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连续动作组成。换言之,操作动作本身是连续性的,如( )。
A.弹钢琴
B.开汽车
C.骑自行车
D.滑冰
E.跑步
13.态度的结构比较复杂,一般我们认为包括( )。
A.认知成分
B.外部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成分
E.内部成分
14.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
A.给定的条件
B.达到的目标
C.确定的解法
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E.给定的范围
1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表象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E.伦理的道德情感
16.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E.服从
17.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
E.正向迁移
1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E.聚合思维
19.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几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几种动力是( )。
A.浮力
B.推力
C.拉力
D.压力
E.摩擦力
20.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逊认为,( )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简单任务时,动机水平偏高
B.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中等
C.高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
D.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
E.高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高
21.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E.计划策略
22.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E.位置记忆法
23.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进行分类,则迁移可以分为(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E.水平迁移
2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性迁移
D.顺应性迁移
E.重组性迁移
25.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身因素
E.家庭因素
26.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有( )。
A.活动过多
B.注意力不集中
C.冲动行为
D.攻击行为
E.喜欢幻想
27.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那些方面存在差异?( )
A.课时计划
B.课前准备
C.课堂教学过程
D.课后教学评价
E.师生交往
28.“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
A.加涅
B.罗森塔尔
C.戴尔
D.波斯纳
E.奥苏贝尔
29.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E.6岁
30.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愿意学,这符合桑代克提出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E.反馈律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是关于__________的论述。
2.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而心理发展又包括认知发展和__________ 。
3.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广义的学习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__________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5.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__________。
6.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__________ 与操作技能两种。
7.操作技能也叫__________、“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8.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__、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9.依从包括从众和__________两种。
10. 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1.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 两个方面构成的。
1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__________ 、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13.__________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
14.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__________。
15.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__________;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日寸期,在这个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错过了关键期,以后经过补偿性学习,也无法获得某些能力。
2.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因此,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3.态度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能力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例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4.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5.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4.简述奥苏贝尔认知观的内容。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要素。
2.试联系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