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教育学 >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基本规律

2011-06-17 
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可变性和非均衡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时而教。
编辑推荐:

大学应以育人为本
小小的体罚也是教育方式
夫妻在孩子考上大学后扎堆离婚

第一章 教育基本规律
    Ⅰ、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掌握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人生阶段与教育,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教育举措,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Ⅱ、考核知识点 
    1、古代学校教育、近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2、生产力、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3、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教育举措;
     5、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Ⅲ、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规律;义务教育;教育;学校教育;遗传素质;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近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2、领会:
    ①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③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④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⑤童年期的教育。
    ⑥少年期的教育。
    ⑦青年期的教育。
    ⑧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3、应用
    ①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相应教育举措。
    ②人生阶段与终身教育。
    Ⅳ、考核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与教育
    一、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
    (一)原始社会与原始形态的教育
    1、教育的起源
    广义上的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
    持生物本能起源说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理模仿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来自前苏联的教育学著作。持劳动起源说者看到了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行为,认为教育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
    2、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整体的原始性;(2)形态的融合性;(3)内容的同一性 。
    (二)古代社会与古代学校教育
    1、学校的出现
    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学校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学校是奴隶社会里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
    2、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
    (2)非生产性;
    (3)专门化;
    (4)内容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三)近代社会与近代学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2、近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生产性;
    (2)普及性;
    (3)系统性;
    (4)双轨制。
    (四)现代社会与现代学校教育
    1、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
    (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
    (3)教育的现代化;
    (4)教育的民主化;
    (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应有的主要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消灭剥削、消除压迫、消灭阶级的工具;
    (2)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从社会制度上为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条件;
    (3)教育内容应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4)教育影响应具有一致性。
    二、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
    (一)经济与教育 
    1、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包括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1)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
    (4)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
    (3)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与市场经济联系直接而又紧密的那些学校上,其影响具体表现为:
    (1)所培养的人才最终必须进入人才市场,受商品经济的供求规律的制约;
    (2)学校自身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办学实体,有自身的经济利益;
    (3)市场观念冲击着原有办学模式,影响着师生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就业观。
    (二)政治与教育
    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
    (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
    (4)影响受教育权利。
    2、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教育对社会政治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三)文化与教育 
    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学校亚文化和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上。文化通过学校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1)文化的发展影响到教育内容的选择;
    (2)文化的发展影响到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确定;
    (3)学校亚文化对教育的深层次影响反映在教育目的及其变化上。
    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
    (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
    2、.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具体表现为教育具有延续文化、更新文化、普及文化和整合文化的功能。
    (四)人口与教育 
    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
    (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2、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1)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
    (2)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
    (3)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内涵和教育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的属性与教育的本质属性
    育人性既为所能罗列的任何教育所共有,又使教育与非教育相区别,因此育人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属性中,本质属性才是永恒的。
    (二)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在看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承认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教育具有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节 人的发展与教育
    一、人生阶段与教育
    (一)婴幼期与教育
    (二)童年期与教育
    (三)少年期与教育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2、少年期的教育
    (1)重视青春期教育;
    (2)丰富精神生活;
    (3)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四)青年期与教育
    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2、青年期的教育
    使青年学会选择,是青年期教育中应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三个方面:
    (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五)成年期与教育
    成年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促使成年人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创造才能,保持其精神上的朝气和生命活力,在完善自我中,间接影响新生一代的成长。
    (六)老年期的教育
    老年期教育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任务是,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洒脱的老年观,用红红的夕阳余辉、独特的生命情趣,送还自然所赋予的生命个体。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与相应教育举措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稳定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育举措的针对性;
    (3)个体身心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因材施教;
    (4)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可变性和非均衡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时而教。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遗传素质的物质前提作用
    遗传素质乃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二)社会环境的现实制约作用
    (三)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
    (1)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
    (2)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
    (3)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
    (4)创设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
    (5)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四)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内部推动作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