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考频道 > 自考指导 >

2009年自学考试历年《大学语文》考试分析(1)

2009-05-05 
这里是2009年自学考试历年《大学语文》考试分析,分析了各考题已考试过的范围及《大学语文》可能的考试题型和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此题已考试过的范围:

  《赵威后问齐使》2次;《答李羽书》3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次;

  《选择与安排》5次;《郑伯克段于鄢》6次;《始得西山宴游记》4次;

  《香市》4次;《背影》4次;《报刘一丈书》4次;

  《饮酒》3次;《白雪歌送武判官》4次;《八声甘州》1次;

  《前赤壁赋》1次;《门槛》3次;《麦琪的礼物》4次;

  《寡人之于国也》3次;《五代史伶官传序》3次;《论毅力》3次;

  《灯下漫笔》3次;《马邻传》3次;《往事》4次;

  《氓》2次;《行路难》4次;《声声慢》3次;

  《风波》2次;《米龙老爹》1次;《断魂枪》2次;

  《答司马柬议书》4次;《论学问》2次;《张中丞传后叙》3次;

  《无题》1次;《鹰之哥》2次;《秋水》6次;

  《今》1次;《李将军列传》3次;《爱尔克的灯光》4次;

  《兵车行》1次;《杜陵叟》1次;《炉中煤》4次;

  《天净沙》1次;《西厢记长亭送别》2次;《嘱咐》2次;

  《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1次 《一句话》3次;《短歌行》3次;

  《谏逐客书》1次;《故都的秋》2次;《宝玉挨打》1次

  《从军行》1次 《江城子》1次;《国殇》1次;

  《苦恼》1次;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2分,计10分。

  此题主要考过:论证方法、修辞方法、同一类体裁、同一时代作品、表现手法、艺术特点、现属例证法的、同属像征手法的、同属抒发情感的、由课文中得出的某某观点的、从课文中得出某某成语的、突出文章主旨的、同属反诘句的、同属近体诗的、属于典故的、同属于寓言性质的、主要写作特点的、有何暗示意义的等等。

  三、词语解释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此题已考试过的范围:

  2003 年 10 月以前,主要考一个字或两个字词的解释;2003 年以后,最多的考过五个字;但大多数是一个到三个字的。其最主要的内容均在课后的注释中。

  四、简析题:共5题,每小题6分,计30分。

  此题前3道为课本中的题,后两道为课本外的题。其已考过教材中的题目如下:

  《秋水》1次, 《宝玉挨打》3次 《门槛》1次;

  《答李羽书》1次;《我用残损的手掌》2次;《江城子》1次;

  《选择与安排》2次;《白雪歌送五判官归京》1次;《苦恼》1次;

  《季氏将伐砖与》1次;《今》1次;《画云当偃竹记》1次;

  《风波》1次;《行路难》1次 《麦琪的礼物》1次;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次;《氓》1次;《米龙老爹》1次;

  《张中丞传后叙》1次;《灯下漫笔》1次;《短歌行》1次;

  《赵威后问齐使》1次;《爱乐克的灯光》1次;

  课外的题都不是很难,答题的时候如果不会答不要空着,就根据大语课文中所学的知识慢慢分析,慢慢答,无非就是:思想感情?抒情方法?寓意?修辞方法?论证方法?有何景像?语言特点?主旨?有何成语?有何像征意义?有何启示?人物描写方法?人物性格特点?都有哪些表现手法?有何情调等等。

  五、 作文:本题就1道,计30分。

  此题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已考过的作文题目有:《感动》《真诚》《我与书》《期盼》《难忘的印象》《心灵关爱》《桥》《尊重》《思念》。

  注意:作文就是你不会写,也得瞎侃到 700 字。尽管要求是 600 字,但最好写到 800 字,因为作为大学学生来说,好呆写点东西就 1000 字左右,所以 600 字是对高中同学要求的,阅卷老师一般情况下先看写没写题目,再看有没有段落,再看字数是否超过 600 字的标记线,再看整齐与否,然后才看文章内容。

  下面我就今年的课文简析题分析预测如下: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进,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移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回答:

  A、从这段话看出孟子实行王道政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以民为本,保民为王。

  B、写出孟子实行王道的主要措施。答:一划分宅基;二发展家畜;三重视家耕;四加强教育。

  C、本段论述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排比。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背鸟空之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锑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休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请回答:

  A、从哲学的思想上看,这段文学的旨意是什么?答:宇宙是广阔无限的,而个人的认识则是十分有限的。

  B、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答:排比,比喻。

  C、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类比。

  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请回答:

  A、这段文字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对比论证法。

  B、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总收了全文?答:进一步点明了驱逐客卿的要害,也点中了帮秦王的要害。

  C、从这里看可以体会出能够说服秦王的关键是什么?答:是秦王想急于统一天下的最大心理欲望。

  4、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都皆宜。

  请回答:

  A、这里的”气”与”言”指得是什么?答:气指思想道德修养;言指为文立言。

  B、作者认为”气”与”言”的关系是什么?答: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类比论证。

  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请回答:

  A、最能体现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据?答:理论论据和历史事实。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对比。

  6、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燃柬,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生;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

  请回答:

  A、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答:驳斥司马光对变法的种种指责。

  B、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立论原则是什么?答:名实相符。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驳斥论点的方法。

  7、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请回答:

  A、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答:只有具备坚韧不拨的毅力者,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B、整体来说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类比论证。

  C、写出这里所包孕的成语。答:功亏一篑。

  8、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绶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

  请回答:

  A、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由学问来补救。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类比论证和例证。

  C、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答:比喻和排比。

  9、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请回答:

  A、这段话的大意是什么?答:交代郑庄公母子、兄弟不知的起因。

  B、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姜氏有何性格特征?答:乖戾、错愦,以私情干政。

  C、这段文字预示着全文述叙的中心线索是什么?是以庄公母子、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矛盾的不断激化和解决为中心线索的。

  10、广家世世受射。 ------ 用善骑射杀首虍多,为汉中郎。 ------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请回答:

  A、从这里可以看李广有何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答:有善骑射的特点,有骁勇善战的特征。

  B、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广一生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骁勇善战的一生和遭遇不幸的一生。

  C、有文帝的话来刻画李广,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侧面描写。

  11、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计谕大也。

  请回答:

  A、”其身正”四句话的出处是什么?答:《论语》。

  B、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侧面描写。

  D、写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答:字面意义是: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由于它们花艳果美,能够吸引人们蜂拥而至,以至在树下自然地踏出一条条不路。比喻意义是:李广虽然不善辞令,但品性高尚、功勋卓著,所以就自然地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敬仰。普遍比喻意义:凡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高尚品性的人,都自然会得到人们的拥戴得敬仰。

  1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请回答:

  A、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答:郭橐种树技艺高超。

  B、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正面描述、侧面烘托、对比反衬。

  C、作者为什么要写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答:是为了后文借种树之道来类比治国之理,阐发文章主旨。

  13、攀援而登,箕踞而傲,则凡数州土壤,皆在祚席之下。其高下之势,邪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撩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请回答:

  A、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答:西山的高大特立。

  B、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侧面烘托。

  C、这段描写中融进了作者怎样的人格之美 ? 答:融进了作者在补贬永州后仍坚持独立自重、傲然不阿的人格自许和自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