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的政治功能(2)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仅在法律上规定了受教育权利平等,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二)政治对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影响
社会成员中哪些人能够享受学校教育,受什么程度的教育,受教育机会怎样分配,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所直接决定的。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上不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也不平等。在奴隶社会中,学校是专为奴隶主子弟设立的。古代印度曾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谁若让低贱的首陀罗种姓的人接受文化教育,立即处以死刑。我国鲜卑奴隶主贵族建立的北魏,在太武帝拓拔焘统治时期,曾下令禁止劳动人民入私学学习,私学教师违令者便要处死,设立私学的主人要满门抄斩。在封建社会中,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受教育的权利也有鲜明的等级性。如我国东汉的大学,只有从大将军到俸禄六百石以上的官家子弟才能入学。唐代由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国子学限于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学,太学限于文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学,四门学限于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学,律学、书学和算学限于八品以上官员子弟及通其一学的庶族地主子弟入学。弘文馆和崇文馆则只许皇亲国戚和宰相大臣的子弟入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出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各资本主义国家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性,宣扬教育平等。随着普及义务教育法令的颁布,学校教育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仍然存在着政治、经济方面的不平等,也就造成了受教育权利的实质上的不平等。虽然表面上高等学校向所有适龄、适读的青年开放,但能进入什么样的学校以及能不能入学,不仅取决于学业成绩,还取决于是否缴纳得起高昂的学费。例如,据美国官方1976年提供的资料表明:平均年收入3000美元以上,3000~5999美元以下,9000~10499美元以下,13500~14999美元以下和18000 美元以上的白人家庭子女在技术学校和各类高等学校注册的人数占收入段家庭子女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4%、31%、43%、50%和65%。法国工人占总人口的49.8%,工人子女上大学的只占大学生数的10.2%;上层阶级占总人口的4.5%,其子女上大学占大学生数的57%。上述情况的表明,不仅仅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穷人家书籍报刊少,父母知识水平低,家庭人口通常较多,住房条件差,也会给学习带来种种困难。而上层阶级家庭的情况恰好与此相反。类似于美国、法国这样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在各资本主义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仅在法律上规定了受教育权利平等,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另外,社会主义社会往往自觉地采取种种措施来努力减少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社会现象。比如我国,一直采用减免学费和提供助学金的办法资助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子女接受各种程度的教育;努力提供大量资金发展老、少、边、穷地区教育事业;用降低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方式增加教育落后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等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社会也还是存在一些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例如,我国在大搞阶级斗争的时期由于过分强调让劳动人民家庭子弟享有受教育的优先权而排斥了非劳动人民家庭子女应享有的受教育权利。这种做法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到了极端。“文化大革命”中入大学的惟一标准就是家庭出身和政治关系,出现了社会不平等现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从而造成了各地区间的学生受教育条件的极大差别,使得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在竞争受高等教育机会方面明显地处于不利地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不能很快就彻底实现受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但是社会主义正自觉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各种社会条件,这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那些正式机构或组织的总格局。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能否顺利实现。各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都有其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政治、民族传统、宗教等因素。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对教育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表现如下:
1.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总是集中地反映在政治制度中,然后通过政治制度对其他制度产生决定性的制约作用。纵观世界教育史,可以清楚地发现,有什么样政治制度的国家就必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育制度。从当今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体现出来:一是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无论哪一个国家在推行义务教育时,都要伴随着强制性的法律条文。这些强制性的教育法令一般是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为特征的。其特点是作用的时间较长,有的法令甚至整整作用于一个历史阶段。二是通过限制性的规定制约教育。各国在实行强制性教育手段的同时,加强对教育的督导作用,对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给予限制性的规定,有的甚至有明确的指标系数;这些限制性规定常常伴随与教育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修正和调节,以保证教育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三是通过鼓励性政策发展教育。为了适应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各国都非常重视以政策鼓励人们发展教育、更新知识、更新观念。这些政策一般是对当前教育所能达到的规模和水平的发展和补充,能够表现出教育的某种发展趋向,含有更大的未来性意义。
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对教育制度的组织形式也产生着直接的制约作用。例如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法国,在教育上也是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在政治上实行地方分权的美国,在教育上各州、各校都有较大的自主权利。我国自秦汉以后,在政治制度上基本确立了权力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在教育制度方面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从属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垂直隶属型的教育组织系统,官学一直受到国家重视。只有在政府无暇顾及教育事业时,私学才能得到发展机会。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政治组织形式中的许多弊端,如决策权高度集中、管理权限划分过死、民意表达机制不健全、基层单位缺乏活力等等,都明显地反映在教育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中。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政府应该加以管理的事情,又没有很好的管理起来。”
2.政治意识形态钳制教育思想
政治意识形态是指用来维护一定政治制度的一套比较完整而系统的思想信条。它是通过政治文化、政治价值、政治观点与政治信仰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政治意识形态是政治制度的灵魂与核心。同政治体制相比,它对教育的钳制作用更复杂、更深刻。教育领域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支配,政治意识形态对教育的控制就是通过对教育思想的钳制来实现的。政治意识形态对教育思想的钳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总是通过确定教育宗旨,制定教育政策、颁布教育法令、确定教育内容、委派学校校长、订立校规校训等途径对教育思想(包括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进行直接地钳制。在统治者看来,教育就是向年轻一代灌输某种意识形态的工具,目的在于使他们获得符合统治阶级利益要求的政治文化,形成与他们未来必须充当的社会角色相符的政治观念与政治行为习惯。例如,我国的封建教育不遗余力地向受教育者灌输封建专制主义,守分安命思想,以及忠孝仁义等一套观念,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卫道士。资本主义教育则拼命向学生灌输个人至上、金钱万能思想,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等观念,目的在于把年轻一代都培养成拥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社会成员。另一种是间接的钳制方式,表现在统治阶级通过各种途径,使政治意识形态对教育者的哲学、宗教、伦理等思想观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思想。例如我国封建社会儒家的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都深受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这是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受到历朝统治者垂青,并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始终居于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封建统治阶级借助儒家思想办教育,在传播封建政治意识,培养封建官僚,维护封建政治制度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由于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由教育者组织的,教育者的政治价值、政治观念与政治信仰对形成和改变学生的政治价值与政治观念更具有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影响力。此外,政治意识形态对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还表现在某种政治意识形态一旦被人们接受,并转化为民族的政治心理与政治传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建立了近半个世纪,而人们传统的封建政治意识仍然顽强地表现在某些方面。从对教育思想的影响看,如在办学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重升学,轻就业,重普教,轻职教;在教育价值观念上的狭隘性:只看见教育的政治功能,看不见教育的经济功能;在教育对象观上的专制性:强调共性,压抑个性等等,这些都与几千年形成的“为学”不离 “从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明人伦”、“灭人欲”等封建意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