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词三首(二)【自学指导】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纶()巾樯()橹酹()膻()腥区()脱笳()鼓蠹()冠()盖烽燧()霓
读书人网精心整理语文版词三首(二)导学案:,更多出色文章请查阅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第五课 词三首(二)
【自学指导】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纶( )巾 樯( )橹 酹( ) 膻( )腥
区( )脱 笳( )鼓 蠹( ) 冠( )盖
烽燧( ) 霓旌( ) 榭( ) 佛( )狸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故垒西边( ) (2)雄姿英发( ) (3)樯橹灰飞烟灭( )
(4)黯销凝( ) (5)空埃蠹 ( ) (6)寻常巷陌( )
(7)元嘉草草 ( ) (8)烽火扬州路( )
3.文学常识填空
(1)苏轼, 宋文学家、书画家。字予瞻,号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苏轼的词开 派先河,对后世很有影响,名词有 、 等。
(2)辛弃疾, 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幼安,号 。一生都主张抗金御敌,统一中原。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
4.名句填空 ,
(1)大江东去, 、 。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一时多少豪杰!
(3)长淮望断, 。征尘暗, ,悄边声。
(4)千古江山, 、 。
(5)想当年、 , 。
(6)枝上柳绵吹又少, !(苏轼《蝶恋花》)
(7)一点浩然气, 。(苏轼《水调歌头》)
(8)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9)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
(1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
【合作探究】
一 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下列问题。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阕中起什么作用?
(4)这首词在哪些方面表现了豪放风格?
[答案] (1)“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种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声势。
(2)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叠。这首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勾勒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字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态;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3)‘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的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
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首词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惋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五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的。第一个是孙权曾迁都京口的故事,借此追怀孙权建立的赫赫功业,寓意能抗敌守土的英雄今日没有了。第二个是幼时曾在京口一带放过牛,后来两次率军北伐并一举平定桓玄叛乱、灭晋建南朝宋的刘裕(武帝)的故事。词中概括为“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在这首词中,作者把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运用重点突出和环境烘托的手法,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开头三句便响遏行云,气势不凡,给人以沧桑的历史感。作者写赤壁时,为了写峭岩高耸,就夸张为“穿空”;为了写江涛汹涌、浪花怒卷,就夸张为“千堆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赤壁的壮丽景色。作者的情绪也不断深化,由欣赏河;_美到赞赏追慕英雄豪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昭然若揭,词意至此达到高潮。但这些都是“神游”,眼前现实却是“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无奈,豪放之外渐融入悲郁之语。对此,作者只能用旷达的姿态以酒浇愁超然物外。全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作者的豪迈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豪放派的词风。
四 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原词加以分析。
[答案] 主要运用了用典、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用典分析见前面重点难点(2)]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诧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自。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课堂练习】
1、下列诗句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占风流人物。
B.羽扇伦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C.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保霓旌。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序倒装的句子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然后填空。
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般风流态度
E.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
F.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与 相同; 与 相同。
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
(乙)。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 是孤月。
(1)这首词的韵脚与本文所学 的 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其词牌是 ,又叫《酹江月》。
(2)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D.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①。锦帽貂裘②,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③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①黄:黄炎。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②锦帽貂裘: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③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 两层意思。④天狼:古时以天狼星为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当时常侵入宋边境的西夏。
(1)词的上阕,作者写出猎盛况,主要的修辞手法是 和
(2)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串全篇。 上阕表现在 ,下阕表现在 。
(3)词的上阕和下阕有什么联系?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4)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子,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
A.设问借代 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7.对比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内容见课本,下面称它为甲词)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下面称它为乙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甲词中的哪一句与乙词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在内容和情调上是相和相应的?
(2)乙词“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甲词中的哪个词含义 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指的什么地方?
(3)甲词是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来赞颂孙权的,乙词赞颂孙权的是哪几句?
(4)对比分析甲、乙两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气魄宏大,意境雄浑,创作风格完全一致。
B.两首词都是哀叹壮志未遂的消极情绪。
C.两首词都写登上北固亭悼念古代英雄,以讽喻南宋统治者,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D.两首词都灵活自如地使用了典故。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法吗?为什么? (不少于50字)
【课外练习】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三种读音的一项是 ( )。
A.应届 应允 应有尽有 应运而生
B.间距 间或 间不容发 挑拨离间
C.差遣 差劲 参差错落 差强人意
D、押解 解聘 慷慨解囊 浑身解数
二、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际的、历史的等多种原因,中日两国关系 冷热变化失常,特别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两国首脑互访中断,两国关系几近低谷,给中日双边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何着眼现实,开辟未来,已成为两国政治家和众多民众关注的话题。双方都面临着消除已经积聚起来的部分民族主义情绪。
在大国关系冷热的背后,理性爱国占据了双方领导人执政理念的上风。2006年10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上任13天后实现了正式访华;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出访日本;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2008年5月6日,胡锦涛主席出访日本。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昭示两国关系去冬入春,前景向好。外界将安倍晋三的访华称为“破冰之旅”,将胡锦涛主席出访日本称为“暖春之旅”,那么你认为温家宝出访日本和福田康夫访问中国分别可以称为“ 之旅”和 “ 之旅”。
3.法国作家贝克特因剧本《等待戈多》而获得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大会上,诺贝尔奖评委会所给的获奖理由是“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 得到振奋”。假如鲁迅先生因《阿Q正传》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请你用一句话拟写出获奖理由。
4.作为“中博会”重要组成部分的第四届华中旅游博览会,24日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开幕。武汉“1+8”城市圈9城携手,以整体的形象首次亮相,联手推出圈内29条旅游线路,加强红色游、科教游、温泉度假、三国文化等九大主题旅游的整合推广,共谋做大旅游蛋糕。请你为武汉城市圈拟一条旅游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
第五课 词三首(二)
参考答案:
自学指导
1.略
2.(1)旧时的营垒(2)才华外露,神采焕发(3)樯,桅杆;橹,摇船前进的工具。樯橹在这里代指船(4)销魂出神(5)蛀虫(6)小路(7)匆忙,草率(8)宋时行政区域名称
3.(;)北东坡居士三苏豪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南稼轩苏辛
4.(1)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3)关塞莽然平霜风劲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天涯何处无芳草
(7)千里快哉风(8)千里共婵娟(9)梦回吹角连营
(10)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课堂检测
1.D(A项涛一淘;B项伦一纶;墙一樯;c项保一葆。)
2.D(A项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项应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是“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烽火”。)
3.A F B E(此题属一词多义,需掌握“风流”的几种含义:①“风流”指古代英雄创造的业绩;②指有才华的杰出的人物;③指有文采,不受礼法拘束;④指人的风韵。此题中A项与
F项属②,B项与E项属③,c项属①,D项属④。)
4.(1)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 (2)C
5.(1)借代夸张
(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上阕以描述为主,主要描写了一幅热烈、豪壮的出猎场面;下阕重在抒情,尤其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愿望。上阕的记叙为下阕的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
6.(1)稼轩 .
(2)B
(3)讲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意思对即可)
(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意思对即可)
7.(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望中犹记”的“中”,指的都是中原失地。(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4)B
8.“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课外练习
1.D
2.融冰迎春
3.示例:他的作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以其深刻的思想性
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愚昧与悲哀。
4.示例:九大主题旅游火爆登场,九座城市景点竞放光芒。
张振宇
读书人网将定期的对本页面进行更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