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体实力还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任务仍很繁重;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仍需改善,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年是决胜“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我们既面临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挑战,更面临着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做好政府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区域发展中迅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开拓,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确定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围绕“决胜十一五、赶超迈大步”一个主题,突出投入、转型、统筹三条主线,深入开展产业提升年、园区提升年、城镇化提升年、能力提升年“四个年”活动,突出重大项目、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城乡统筹、和谐构建六个重点,乘势而上,激情奋斗,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坚定地向着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强县的目标迈进。根据以上指导思想,确定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增长1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6亿元,增长1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8.8亿元,增长2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5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20元,均增长12%;万元GDP能耗下降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3.6‰和6.5‰以内。
实现今年的目标,必须强化五种理念:
一是抢抓机遇、超越发展的理念。抢抓机遇增投入。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抢抓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市加快建设北海新区的机遇;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叫响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主战场口号,强化责任和率先、抢先、争先意识,抢占先机,快人一步,确立奋斗目标,建立推进机制,制定发展规划,用足用活政策,打造坚实载体,借外力,启内力,提升发展速度,加快超越步伐。
二是调整结构、优化发展的理念。把转型作为根本出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靠培植十大蓝色产业集群调结构,靠延长产业链调结构,靠新增投入调结构,靠技术改造调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统筹全局、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统筹作为根本方法,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各方,统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民生建设,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海陆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科学规划、引领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规划的科学引导和调控作用,无论是城乡建设、产业布局,还是园区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土地与海域利用,都要坚持规划先行,向规划要项目、要空间、要效益。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以科学的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五是民生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提高满意度,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完成今年的目标,必须全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投入,凝聚发展强大动力。投入始终是发展的引擎和第一动力,采取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争取资金投入。把招商引资放在增投入的首位,继续深入实施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突破东三省行动,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创新招商理念,由招企业向招产业、招园区转变,划定“飞地”区域,建设“园中园”,努力推动投资6亿欧元的西班牙可持续发展园项目进展,力争投资10亿元的工业园及工业园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创新招商方式,抢抓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有利时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功能和企业主体作用,紧盯世界和全国500强及大企业、大财团,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实现招商引资新的突破,年内力争引进县外资金50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00万美元。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积极运作金融资本,通过抵押贷款、贸易融资等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力促第八届银企洽谈成果落实,力争第九届洽谈会签约资金再次突破,全县各项贷款余额增加20亿元。实施外贸骨干带动,完成进出口总额4600万美元。
(二)矢志不移抓工业,全力打造超越支撑。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83123”工业振兴计划,对接“三区”规划,推进“五区”开发和五大基地建设,着力打造蓝色经济十大产业集群,努力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深入开展“产业提升年”活动,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海洋化工、电力、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电子、生物制药等产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突出、特色鲜明、支撑作用强大的产业集群。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30个工业项目,全力推进正海20万吨特种树脂、汇泰4万吨苦卤提钾及综合利用、船舶拆修造及物流、化工30万吨聚丙烯、不锈钢精密加工、节能电力设备、海底软管扩建及海上钻井平台、化工7万吨磷酸氢钙等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建设。同时,抓好五大园区其他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培植壮大骨干优势企业。坚持招商引资与培植壮大本土企业并重,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培植壮大等优势企业,切实增强其支撑带动能力。着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推进列入县100个重点项目范围的一批乡镇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乡镇振兴,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网具、不锈钢、家纺、苇帘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深化回乡创业行动,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全民创业。力争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亿元、利税33.5亿元,分别增长16.5%和16%。
(三)下大气力抓调整,强力推进产业升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动转型升级,促进持续发展。积极对接国家和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调活。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以增量优促进总量优,重中之重加快工业调整。突出高端高质高效,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4.8万千瓦风电、4.8万千瓦风电、LED节能照明、久日光引发剂、高档艺术瓷、海洋生物制药、船舶制造等项目建设。2×100万千瓦大型火电、15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展开立项及前期工作。高度重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化工、纺织、盐业、食品加工等产业技术与装备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拒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力争新增5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种产品获省名牌、2件商标获省著名商标。突出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港、园区、县城、高速公路和铁路,发展一批专业化、综合性的现代物流基地,加快能源物流、化工仓储等项目建设,建成环区域性物流中心。对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旅游、旅游精品线路。启动实施公园及周边地区开发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成国内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区。加大生态县建设力度,加强保护区管理,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积极争创全省环保模范县,全面做好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迎查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四)坚持不懈抓基础,着力构筑发展平台。着眼打基础、增后劲,为超越发展、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港建设为龙头,加快构筑以港口、公路、铁路为主框架的现代交通体系。全力配合推进港2×3万吨散杂货码头及配套工程、高速、公路二期、铁路、铁路建设,抓好大济路中修罩面、公交客运总站、沿海防潮堤衬砌加固及生活垃圾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新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力争马颊河下游清淤疏浚项目实施。实施交通路网规划,改造农村公路70公里。提高供电、通讯保障能力,滨港110千伏变电站投用,完成泊头变电站及3条35千伏线路改造和城区配网自动化工程。完成50个电气化村、标准化用电村建设。建设3G通讯基站120个,网络实现全覆盖。
深入开展“园区提升年”活动。县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实施扩建,完成供热、道路及商住服务小区建设。工业园区加快基础配套,实施盐田改造、增加塑苫面积,促进盐及盐化工发展,增粗拉长产业链条。生态工业园区放大循环经济效应,建设全国循环经济教育基地。经济园区加快配件市场、化工码头扩建、中油燃气等基础项目建设,努力打造20华里蓝色经济带。加快基础配套扩建,提升乡镇园区集聚能力。
(五)精心谋划抓统筹,努力推动城乡建设。大力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活动,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突出规划编制龙头,完成新大济路两侧、老区城中村改造与农贸市场等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新区县人民医院、文化中心建成投用,信用社办公楼、安泰公路开发中心、职业中专二期主体完工,小区二期等居住小区年内交付使用,街改造及院前街东延等全面完工。通力国际商贸城建成。老区完成院前街幸福河桥梁改造、湾衬砌等工程。强化城市执法,推行网格化管理,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市。进一步提升小城镇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0%,完成小城镇建设投入3.5亿元。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突出抓好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和经济强村的改造。积极稳妥地推进迁村并点,引导和支持农民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年内建设新型社区20个。加快城市社区建设,农村社区服务实现全覆盖。加强城乡路域综合治理,搞好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净化农村环境。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六)千方百计抓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实现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在稳定粮棉枣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狠抓标准化生产,争创农业品牌,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2个。完成标准粮田建设3万亩、粮棉高产田创建6万亩,枣标准化示范园2万亩。发放科学储粮囤1500个。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标准化肉鸡大棚60个,肉鸭大棚150个,争创全省肉鸡养殖第一县。引进美国核心群原种猪1150头,建成全国首家美国种猪核心群基地。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发展高效生态标准化养殖池塘1.1万亩,建设国家级高效生态渔业示范区。力促产业化经营,扶持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重点抓好六和肉鸭加工、富国标准化养殖等项目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搞好信息化服务,为农民提供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服务;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训枣农10万人次,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成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继续扎实推进林水会战,完成合格造林3万亩,加快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中国枣乡?生态”品牌。加快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2处示范片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完成市级方田建设2万亩、保护性耕作10万亩。力争小开河东水西调、幸福河部分段衬砌工程实施。有计划地实施大型河道蓄水工程,年内完成仝家河挡潮蓄水闸建设。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法保障农民权益。严格农民负担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