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育防爆电气装备产业集群。在高新区规划3-4平方公里,建设“防爆电气产业园”,重点建设系统集成、检验检测、协作加工、仓储物流、中试基地等片区,实现产业链条科学合理布局。发挥“CNE”牌防爆电机中国名牌产品效应,加强与美国GE能源集团、德兰塞兰公司、英国PPI公司等世界级品牌企业的战略合作,引入高端项目,共同开发生产高效防爆电机、智能电机等产品。发挥国家级专业防爆科研机构行业管理机构领军效应,打造防爆电机、防爆电气产品统一归口设计、研发、检验、国家标准制订、技术信息研究以及市场准入资质研究等防爆高科技技术服务制高点,以科研优势吸引国内优势防爆电机、电气企业入驻,为其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科技服务,着力打造覆盖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能力的服务体系,为核心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形成集开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中国最大的防爆电气装备制造基地。
(三)生物质能源装备
1.重点开发生物能源制造装备。依托天冠集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乙醇技术开发优势,先期开发年产2万-5万吨级纤维乙醇成套装备,最终达到年产10万吨级的纤维乙醇成套装备能力,使纤维乙醇成套装备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2.培育生物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依托天冠生物质能源产业园,做好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发展需要,在卧龙区规划1-2平方公里,建设“生物质能源装备产业园”,重点建设基础装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压力容器制造、安装配套设备制造、系统集成以及技术服务等片区,实现纤维乙醇生产领域特种装备的定型与标准化建设。发挥“天冠”品牌和市场效应,联合国内外相关设备制造行业知名企业,围绕纤维乙醇工厂初加工、预处理、反应器、分离、干燥、沼气等六大系统,共同开展纤维乙醇核心装备的开发及集成,吸引关联企业入驻园区,提供协作配套,形成集开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全力建设世界领先的纤维乙醇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四)输变电装备
1.重点发展三大产品系列。紧密围绕国家电力发、输、变、配四个环节发展需要,重点开发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避雷器、互感器等输变电保护装备;变压器、可调电容器、输变(配)电设备智能监控等输变电控制设备;高低压电缆附件、开关设备等输变电气输送设备。着力打造以“输变(配)电设备保护和智能化为方向,以节能化、智能化、多元化、专业化为特色”的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条。
2.培育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在宛城区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的“输变电装备产业园”,建设国内最先进的电力装备制造、特高压产品试验、零部件协作加工、仓储物流等多功能片区,实现产业链条科学合理布局。发挥“金冠”、“飞龙”、“天力”、“鑫特”等品牌和市场效应,加强与国内外大品牌企业的战略合作,引入高端项目,共同开发生产特高压保护产品、智能化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备和输变电设备状态智能监控装置;发挥龙头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吸引行业内主要协作厂商入驻园区,细化行业分工,提供系统配套,实现品牌产品的内展和外延,形成集开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制定石油装备产业园区、防爆电气装备产业园区、生物质能源装备产业园区、输变电装备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合理规划布局。宛城区、卧龙区、高新区依照统一规划,按照“谁地域、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路网建设,推进公共研发、质量检测、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
(二)发展产业分工网络
尽快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带动力强的产业领袖型“蜂王”企业,着力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蜂王”效应,推动龙头企业把一般制造环节外包和“OEM”,以此吸引产业链配套的中小型“工蜂”企业集聚。带动中小企业提高专业化配套能力,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生产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间形成现代产业分工合作网络,形成“峰群”产业。
(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围绕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谋划、包装、建设一批产业支撑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为能源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围绕石油机械、防爆电气、生物质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按照纵向链接、横向配套、完善链条、弥补短板、扩大规模的要求,绘制“产业图谱”,谋划、包装一大批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市发改委、工信局、土地局、科技局等将能源装备产业的重大建设项目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强化领导分包和联动推进机制,优先做好土地、资金、环保等要素保障,对在建和已纳入规划项目逐个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在建项目早投产、新开项目如期开工、前期项目加快进度。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紧紧抓住国际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设立专门的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联合业内专家成立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推进和评估专家顾问团,开展针对性招商,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参股国内外先进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利用品牌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五)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鼓励企业推广应用信息化控制和管理技术,推动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服务一体化。通过产品智能化、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经营决策水平,助推企业完成战略转型。推动产学研联合,积极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鼓励企业创建省级以上装备制造类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节能电机、智能钻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深水油气装备、纤维乙醇成套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技术平台,力争到2015年建成五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
(六)大力培育知名品牌
加快实施名牌战略,选定符合争创名牌条件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到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创建一批,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企业利用品牌开拓市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支持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提高装备产业标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