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网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http://www.reader8.com/data/
院所产业化动力不足,产业科技“两张皮”现象突出,科技研发和产品推广缺乏足够支持;另一方面,已经成立的“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应当是该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好平台,但由于其责权利尚不明确,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各项工作还未步入正轨,平台作用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3、产业定义亟待认可。《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虽明确了该产业在我市发展的7大重点领域、81家重点支撑单位和97项重点项目(第一批),但由于宣传不够,特别是《规划》对公共安全产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对《规划》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对公共安全产业缺乏认可度。同时,国家统计局目前也没有对该产业的专门统计口径,国家发改委也没有该产业目录。产业的社会认可度缺失,影响和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4、《规划》有待细化落实。《规划》对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在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包括2012年实现产值40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2017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即反恐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城市安全七大领域,包括培育目标、主攻方向、重点项目、依托载体),当前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培育和引进骨干企业、规划建设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园、组建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构建公共安全产业研发平台),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扶持政策、创新投融资方式、构筑人才高地、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是加快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规划。但由于尚未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因此落实起来尚不尽人意。企业对此极具企盼。
三、加快发展我市公共安全产业的对策建议
围绕实现《规划》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加快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必须构建以社会认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公共安全产业发展格局。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1、明确产业定义,争取上级支持。成立高层次的市公共安全产业专家委员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其产业发展的权威作用,明确公共安全产业的定义,界定公共安全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将公共安全产业列入新兴产业门类,以便争取对该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力争使合肥能够成为国家级的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基地。
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加大对《规划》及公共安全产业的宣传力度,召开全市公共安全产业会议、举办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召开市场供需洽谈会及科研成果展示会、建立公共安全产业科普宣传基地及设置宣传画廊,努力扩大社会影响面,让更多的部门、单位和企业了解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奋斗目标,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的氛围。
3、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科技局、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主管部门,赋予相应权利,统筹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以骨干、龙头企业为支撑,以生产公共安全产品为主业的企业为基础,筹备成立市公共安全产业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其组织参与行业标准和体系的制定、建立及行业自律、自警的作用。
(二)坚持培育引进并举,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1、摸清家底,重点培育。对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一次全面普查,了解和掌握该产业企业基本情况(包括门类、数量、项目、规模、优势、困难、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找出该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举措,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分阶段地予以重点培育和支持,努力将本土企业打造成具有顶天立地作用的产业生力军。譬如下大力气抓好“量子通信”和四创电子等这些前景非常广阔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市场开拓工作。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充分发挥合肥的各项优势,特别是科教城、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及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公共安全产业和该产业所具备的优势,加大境内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力度,把该产业项目招商列入市级各项招商活动中,亦可举办该产业专项招商活动或召开相关新闻发布会,扩大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在境内外的影响。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带动性大、支撑力强、具有示范性的大项目;鼓励外来投资者通过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产业建设,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
3、加速平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规划》虽明确了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但目前尚未真正运作起来,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因此应尽快明确其责权利,完善运行机制,创造必要条件(如办公场所、运行经费等),切实发挥作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共安全技术研究机构、吸引海内外公共安全领域人才的创新创业平台、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平台。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园将于年底前交付使用,因此应尽快完善综合服务体系,谋划并加快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步伐,努力将其打造成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一流园区平台。
(三)创新体制机制,创造产业发展一流环境
1、尽快出台《规划》实施细则。好的规划必须要有好的实施细则相配套。应按照《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借鉴我市支柱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超前谋篇布局,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每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方法和措施,确保《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2、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首先,应发挥我市的先发优势,尽快设立“合肥市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产业园区建设及新“孵化”、“加速”的企业、重大科研项目、重要科技成果转化等予以支持;其次,对该领域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财政补贴、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政府招标采购公共安全产品,对合肥本地企业的产品采取首购制;政府牵头、主管部门负责,选准一批前景好、市场大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生产基地,形成示范效应。
3、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作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供需见面会、成果发布会、主办行业简报和企业家论坛等方式,密切产学研联系,做好牵线搭桥、合作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有技术没产业、有产业没技术”及产业技术“两张皮”现象,改变过去“发明创造在合肥、发财致富在沿海”的状况,建立和完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为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我市公共安全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4、积极构建产业人才高地。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快公共安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摸清企业用人需求,区别不同情况,如管理人员、研发人员、营销人员、操作工等,充分发挥本地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瑶海职教城的培训功能,采取联合办学和定向培养、举办专家讲座、组建企业家沙龙等多种方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公共安全产业的人才需求。同时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包括鼓励以智力要素、技术要素参与企业合法利益分配和股权分配),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引进人才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力争在短期内使我市公共安全产业人才队伍的水平和质量达到全国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