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三看”——让个性化感受绽放异彩作文

2019-02-26 
“三看”——让个性化感受绽放异彩 可以这样说,个性化感受决定着我们作文的质量。因为,每一篇作文,都浸透着我们

“三看”——让个性化感受绽放异彩

 

可以这样说,个性化感受决定着我们作文的质量。因为,每一篇作文,都浸透着我们的个性化感受。换一句话说,我们只要写作文,就是在展示自己的个性化感受。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时时在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着认识、体会、领悟。我们作文时,不论是选材,不论是布局,不论是表达,都是以自己的个性化感受为基础的。我们总是在追求着作文的新颖、独到,总是把“言他人之所未言,感他人之所未感”定为作文的标准,这就是为了拥有自己作文的个性,让自己的感受区别于他人,这也是优秀作文的评判标准。因此,我们习练作文,要从起步开始,注意锤炼自己的个性化感受。

怎样让个性化感受绽放异彩?我觉得可以从三“看”入手。

一、看真处,童心昭昭

我们常用“童心未泯”来赞赏人们心灵的纯真。对于少年儿童的“真”,不管什么时代、什么肤色,什么地域,也都是倍加呵护和推崇的,尤其是在各类童话中,总有各种形式的表述与赞美。为什么大家格外珍惜孩子的这种“真”的天性呢?很显然,那是因为“真”是“善”和“美”的基础,是人性的最原始的根。中小学生的作文,要让个性化绽放异彩,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体现一个“真”字。我看到有些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作文的感受已经十分成人化,心里总是不安,因为这些孩子似乎是一下子跳过了童年、少年这个珍贵的人生阶段,语言和心理成熟得让人惊叹。从自然规律说,孩子的这个阶段是不该也不能缺失的,就像种子刚长成幼苗已开始承担结果的重任一样,那根基是多么的脆弱。

孩子的个性化感受来源于“童心”生发的“真”。孩子遭际与因袭的东西少,往往跳得出各种定势的局囿,能够生发出令人震撼与汗颜的感受。究其原因,就是落在一个“真”字上。童言无忌,纯得可爱,真得可贵。我们务必要珍惜自己的纯真之眼睛,用孩子的目光去观察、去认知,那才是你这个生命季节中最可贵的东西,是你独有的“专利”。那种学成人,仿老人,用冷峻淡静的目光看世界,以世俗圆滑的心态想问题,说大话,套“深语”,与其说是“成熟”,不如说是“失真”。那是一种可怕的“生命失衡”。请看范文:

   柳树日记  菁菁幽蓝

2012.11.21 晴朗

一个难得的晴天,太阳穿过一层层乌云照射着大地。我的心情却正好和这天气相反。

一个小男孩走到了我的身边,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刀,在我的背上写字,口中还嘟嘟囔囔地骂着,似乎在宣泄自己的不满。我的背现在还在痛,我流了很多血,可是没人劝阻他。

我知道,我只是一棵柳树而已,一棵只能作为出气筒的柳树。

2012.12.10 阴

冬日的寒风凛冽,我不停地颤抖着,路上的行人紧裹着棉衣去上班、上学。没有一个人在意过我,也没有一个人将目光落到我的身上。我已听不到人们对我的赞叹。或许他们已经忘记,那炎炎夏日是谁在为他们遮挡骄阳。

我非常的孤独,虽然我知道,我只是一棵柳树而已。一棵只能被无视的柳树。

2013.1.5 晴

快到春节了,这是人们最喜欢的一个节日,也是我最讨厌的一个节日。

孩子们爱放炮,而且他们喜欢随处乱扔。鞭炮“砰、砰”地响,我的心也在“怦怦”地跳,生怕哪个鞭炮将我给炸得皮开肉绽,烧得焦头烂额。可是孩子们却非常地开心,完全不顾我的感受。

我知道,我只是一棵柳树而已,一棵不会抱怨也不敢抱怨的柳树。

2013.2.29 晴

春天到了。我长出了新的树枝,翠绿的嫩芽,可是我却十分苦恼。

姑娘们似乎特别喜欢我软软的枝条,她们折下来,用那“灵巧的双手”将我的枝编成环形,然后再插入几朵花,便成了一个花环,她们将它戴到了头上。不得不说,真的十分美丽。

可是,她们快乐了,我却一直在痛着,我的身体变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虽然我知道,我只是一棵柳树而已。

2013.3.15 多云

我就知道春天的灾难会更多。果然,我看到了伐木工向我走来。

我被他们折磨得痛不欲生。他们砍掉了我正生长的枝条,满头秀发顷刻间谢落一地。我无奈地望着一个个秃头的同伴,心里在汩汩的流血啊!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喜欢那样整齐划一的东西,他们认为这样很美观,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样只会让世界过于单调和死气沉沉的。

或许,我只是一棵柳树,永远无法理解人类的想法。

菁菁幽蓝的《柳树日记》一文体现了孩子观察问题的“真”。她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跳出第三人称写柳树的简单思维定势,采用第一人称——柳树——的角度来倾诉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份情感是十分真挚的。

文章共撷取5个日记片段:①被一个小男孩用刀刻画,我的疼痛能有谁知道?②在风雪中颤抖,我的寒冷能有谁体察?③担心被炮仗炸伤,我的担心能有谁了解?④春天被小姑娘折枝编做花环,我的苦恼能有谁领悟?⑤枝条被修剪,道旁柳树个个成了“和尚”,我的感受能有谁明白?这种现身诉说的日记体写法很有创意,而揭示的对柳树的伤害都是通过孩子的视角来发现和陈述的。无论是这种为柳树遭遇的呼告,还是小作者由此激发的珍爱生命的纯情,都是美丽动人并令人耳目一新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作文对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诚。只要真诚坦露,即使整篇皆为虚拟,也会显示出独特的个性魅力。

二、看细处,滴水见海

细处,指在取材、立意、表达上着眼于细微之处,让一滴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细处”,可以是细微之物,可以是细小之事,可以是细小之举,还可以是细微之言语、细微之神态等。我们说“滴水藏海”,我们说“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些名句都诠释了“见微知著”的道理。世界上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可以反映出整个事物的面貌,这就是诗句“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把一刹那收藏”的含义。当然,这些说法应该是一些比喻,它所强调的其实还是个人体验,是个性化感受。每个人的生活体验都不相同,在每个人眼里,世界也不一样,对问题的评判也不尽相同。我们作文时,要把目光移向细微处,要善于通过一滴水,让大家感知到大海的波澜壮阔,只有这种个性化的感受,才能够感动别人,启迪别人。小雨点琪琪的《奶奶的自行车》一文就注意了看细处,通过“自行车”这一小事物,生动而自然地传播了自己的个性化感受。

奶奶的自行车  小雨点琪琪

一放学,我便在人群中急切地寻找着奶奶。过了一会儿,终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了奶奶的身影,当然还有她身边的自行车。我挤进人群,到了自行车边,摸着自行车,它已经很破旧了,钢圈都生锈了,但是还蛮干净,也没有污渍。奶奶亲切地看着我,说:“上车吧。”说着,吃力地把我扶上了车。

奶奶推着自行车走着,微微前倾着身子,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座小桥。奶奶身子向前倾斜得厉害了,双手上的青筋也更凸了,她在奋力推着,使自行车不往后滑。可是,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了,离桥顶还有一半距离呢,自行车却往后滑了。奶奶用足了劲,双臂都有些颤抖了,胸膛快顶住把手了。自行车的下滑终于停止了。我急切地问奶奶:“奶奶,你还好吧?”奶奶打起笑容说:“我没事。”说罢,又鼓了鼓气,终于把车推到了桥上。但下桥更难,奶奶不由自主地被车拽快了脚步,这时她把身子往后挺着,几乎见用腰顶着车座,一步撑住,再一步撑住……到了桥脚,她才舒过一口气来,回过头来关照我坐稳了。

看着奶奶骑上了车子,我心中很不是滋味,思绪的羽翼飞向了过去的一幕幕。从上幼儿园起,奶奶就用自行车接送我,过马路时,奶奶总是左看右看,然后快步推着自行车跑过去;走石子路时,奶奶总是努力地控制车子,使震动减少;下雨时,奶奶用雨披保护着我,自己却淋在雨中……如今,自行车的轮子已滚过几千里、几万里,轮胎上和把手上的花纹也磨平了,而奶奶也越来越老了,头上增添了不少白发,但她仍然风雨无阻地接送我。

自行车啊,承载着奶奶的爱,我望着奶奶的自行车,不知不觉眼睛湿润了,真盼着自己快快长大,让奶奶和自行车休息休息!

从文章整体看,选取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确属选材的“小”。而小作者要通过这辆自行车来揭示奶奶对“我”的无微不至地关爱,做到了以小见大。在行文中,小作者又抓住几个小小的“点”,来承载自己的个性化感受。我们来看这几个“点”: ①这辆自行车“钢圈都生锈了”,但是“蛮干净”,“并没有污渍”,这个“点”反映了奶奶的简朴、干净的品格;②细写奶奶推着我上桥与下桥。小作者采用了细节描写法,把奶奶上下桥的艰难刻画得真真切切,我们眼前不但会映现出一个完整的画面,而且还生发着一种感动。这种感动就是小作者的个性化感受带给我们的情感影响使然。③“到了桥脚,她才舒过一口气来,回过头来关照我坐稳了”,这个“点”比起别的“点”再小不过了,可是,它却让奶奶甘于为孙女受累,乐于为后辈尽心的大爱,闪耀出了熠熠的光彩。④插叙三个微小的画面——推着“我”过马路、走石子路和下雨时,奶奶无不悉心地呵护着“我”。这些“点”综合起来,很有效地传达着我的个性化感受,也让大家受到了感染。这篇文章突出了“看细处”的特色,我们看到,它选择的是细微之物——破自行车;表述的是细微之事——奶奶接送“我”上下学;注意了细小之举——如扶“我”上车,推“我”上下桥;更不忘细微之言——如“上车吧”、“ 我没事”、“关照我坐稳”等,让我们感悟到奶奶的爱心卓然,于是,文章也自然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化感受,也便有了深刻的影响。

文章有了极富生命力的细节,无须修饰,无须议论或抒情,挚情无限尽在不言之中,尽在读者的品味之中了。

三、看无处,无中生有

“无”和“有”是一对辩证的事物。我想起了昏君兼杰出书画家的宋徽宗赵佶,有一次考试画家,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实在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但最后获得第一名的画作根本就没有画庙。那位高明的画家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把“深山藏古寺”的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位画家的过人之处未见得是绘画技术,但正是他无寺中尽得寺之神韵的巧于构思,才使得画面含蓄,发人联想。这就是于“无”处开掘出新意的典型例子。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就像大家熟悉的断臂维纳斯,她的迷人处也正在其双臂“无”中,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双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

我们作文,尤其需要从“无”处看,“于无声处听惊雷”。就像我们的现实生活,看上去好似无风景、无感觉的地方,往往蕴藏着绝版的风景,也最能引发我们独妙的感受。现在来看冰凝依儿的《拖堂之计》。

拖堂之计   冰凝依儿

我们的各位老师都是本县响当当的“顶尖级”人物,他们的教学个性鲜明,就连拖堂都各具“风采”。

数学课——自由选择

“当——”下课铃响起,我们已形成“条件反射”,大家已摆好了助跑式,准备在“第一时间”冲出教室。

可M老师仍在滔滔不绝地讲一道数学题。48双眼睛渴望且又讨好地注视着她,乞求她快快下课。

M老师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意,转过身对大家说:“同学们,如果在我宣布下课之前未讲完这道题,那么你们就把它加在作业本上!”她顿了顿又说:“你们愿意听我讲完,还是愿意做在作业本上呢?请作自由选择!”

“讲完!讲完!”声音争先恐后,但仔细听却又有几分无可奈何。

于是,M老师又津津有味地讲了起来。

政治课——你拖我也拖

“耶!铃响了!”我们早已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了。

“革命同志们,让我来算算:刚才上课时,小A同学讲话,耽搁了1分钟;小B同学站起来不说话,耽搁了半分钟;小H同学回答问题时文不对题,又耽搁了半分钟;再加上上节课老师拖堂造成迟上课3分钟。合计五分钟!”Y口若悬河,又顿了顿强调,“这可别怪我!”

“啊!”我们已明白老师说此话的目的。

“同志们,先别叹气,这一叹,又是5秒钟。下面,再听我继续讲五分零五秒。”

Y在台上慢慢讲,我们在台下慢慢倒计时。

英语课——Again

“Class is over!”Z老师大声宣布,“但是在下课之前,请大家再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

于是,我们便放声读起来。为了赶时间,我们便没有“一起”读。待声音渐渐小了的时候,Z老师大声说:“Stop!Very bad!Again!”

唉,怎么不早说呢?

历史——他们真可爱

“刚才,我在三班讲课。下课铃响了,我却没听见,三班学生也没一个提醒我,都在津津有味地听课。直到下课后5分钟。三班学生真的好可爱好自觉!”一上课,H老师便向我们夸三班。

“我们一样可爱!”“下课了,我们也不会提醒您!”

老师会心一笑。

……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过拖堂的经历,但方式却各不一样,唉!可爱的老师们!

我们每天上课、下课,经历寻寻常常;大家日日相处,生活平平淡淡,这些都是很真实的,真得让我们觉不出新鲜。然而,“不新鲜”之中正是我们定心定意,尽享温馨学习生活的特有感觉,那是学校才有的感觉,那是学校师生情谊的独特沐浴。

这篇作文避开了常态作文的歌颂(如歌颂同学优秀品质,歌颂老师爱岗敬业,歌颂校园美丽温馨,歌颂生活紧张活泼等),偏偏从“无”中生出“有”来,用调侃的笔调来写大家最熟悉的也是最不易察觉的“拖堂”现象,很生动地展示了学习生活的另一个侧面,让我们为之眼睛一亮,觉得感受独特,并且很有文采。

我们经常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为很多地方无风景,如,朝夕和父母相处,却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细微关爱,甚至连父母的肖像特征也无法刻画出来;天天与同学一起学习、活动、交往,但是拿起笔来竟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总是“无”?那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哪里去了?说到底,是我们没有满怀激情和好奇去睁开眼睛察看,没有从“无”中发现“有”来。一旦我们学会了“观察”,掌握了“无”中生出“有”的本领,那我们的个性化感受也一定会绽放出异彩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