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高考结束了,但之后仍会有许多“烦心事”,填报志愿便是其中让人挠头的选择题。因为高考志愿填报不仅意味着大学四年学什么,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人生方向的抉择。
厚厚的《高考 填报志愿指南》内容多、对专业的叙述不太全面,如果没有老师的系统指导,学生难以从中准确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紧张的高考结束了,但之后仍会有许多“烦心事”,填报志愿便是其中让人挠头的选择题。因为高考志愿填报不仅意味着大学四年学什么,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人生方向的抉择。可是在回答这道题时,学生和家长 未必有清晰的思路,缺乏专业、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孩子的兴趣和潜在能力往往被忽略。
错报误选专业的情况并不鲜见,这其中,苦的是学生,浪费的是高校教育资源。“如果能够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的感叹每到毕业季总会悄然探头。虽然高校也在尝试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比如转专业、双学位、按大类招生等,但各种手段似乎都有各自的难处。
因此,如何选一个好学校报一个好专业,成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报考志愿时,你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吗?最近 教育 频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发现,仅一成学生了解专业,67.9%的人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
实际学习中七成人想重选专业
调查显示,在报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表示了解所选专业,67%的人并不了解。67.9%的人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而在实际学习中,仅有16%的人觉得所学专业符合当初预期,56.2%的人觉得并不符合,71.2%的人表示,想要重新选择一次专业,明确表示对专业的不满意。
公务员小张说,“上世纪90年代报志愿时,我选的是经济学,当时我对这个专业根本不了解,完全是因为高考成绩突出,出于摆脱贫困的目的而作出的选择。庆幸的是,我在入学后热爱这门专业。但我也认识一位姑娘,她没了解清楚专业就选了历史系,结果发现不是自己的兴趣,难以学下去,课都不愿意上,以致于后来不得不退学。”
中山大学 社会学系小高说,在高中阶段,学校虽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实际还是强调升学率。学校要关注学生考上了多少个一本二本,学生也不敢怠慢,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上,对于高考以后更为重要的事——报志愿选专业,却一无所知。
小高高考分数超过当年一本线72分。由于他对专业没有更多了解,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有一个强烈的想法:“以这个分数,要是不读个‘211’、‘985’,真是亏大了!”于是,在填报志愿时,小高分别填写了三个“211”大学,并“服从调剂”。结果,他被调剂到了社会学专业。入学后才发现,自己对该专业一点都不感兴趣,尽管在重点院校读书,心里并不痛快。
“如果不学新闻,我想做个理发师;如果不学生物,我想当个赛车手……”去年缘起某社交网站的一条个人状态,“如果不学”体就流行于网络。此后一直有不少人在网上表示后悔自己所学习专业。有人认为,专业与梦想之间的假设关系,凸显了多数人在大学学习中,与梦想渐行渐远的事实。
“我本科学的是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但一点都不喜欢。学得非常痛苦,感觉就是浪费了4年。”刚刚本科毕业的王欣感受很深切。为什么会选这一专业?“被专业名称给忽悠了。填志愿的时候,就是想选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只要是与信息相关的专业就填。结果进大学之后,才知道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竟然是门物理学。”回忆起4年前的专业填报,张悦悔意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