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的环境管理
(一)物理环境 医院的物理环境是影响病人生理与心理舒适的重要因素。环境性质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关系着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因此,为护理对象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诊疗护理场所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物理环境要求包括:
1.安静:病区内应避免噪声。长时间受噪声骚扰,易产生疲倦感和不安情绪,甚至出现眩晕、恶心、失眠及脉搏、血压的波动。WH0规定噪声标准,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强度是35~40dB。噪声强度在50~60dB时则能产生相当的干扰,长时间暴露于90dB以上的环境中,能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
工作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病室的门、窗及桌、椅脚应加橡皮垫;推车的轮轴定时加注润滑油;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宣传,共同保持病室安静。
2.整洁:主要指病区护理单元、病人及工作人员的整洁。
3.病室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室内温度,有利于病人休养及治疗,一般病室冬季的温度以18~22℃为宜,婴儿室、产房、手术室以22℃~24℃为宜。湿度指空气中含水分的程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所含的百分比。室温过高,影响机体散热而使病人感到烦躁;室温过低,病人出现肌肉紧张,且易着凉。
病室相对湿度在50%~60%为宜。室内湿度过高,空气潮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同时机体水分蒸发减少,出汗受抑制,病人感到闷热、不适,尿液排泄增加,对心、肾疾患者不利;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快,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咽痛、口渴,对急性喉炎、气管切开和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十分不利。因此,病室内应备有室温计和湿度计,以便随时评估室内温度和湿度。
例,需要病室空气湿度较高的病人是
A.急性胃炎 B.急性喉炎 C.心肌梗塞 D.急性胰腺炎 E.慢性胆囊炎
答案:B
4.通风:空气流通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及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为保持空气新鲜,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30min左右。冬天通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病人。
5.光线:室内明暗度,可影响病人的舒适度。充足的光线,可使病人愉悦,且有利于观察病情。光线较弱有利于病人休息和放松。病室的采光有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进行诊疗和护理工作时,阳光不宜直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午睡时应用窗帘遮挡光线;夜间睡眠时,应采用地灯或罩壁灯,既可保证夜间巡视病人又可使病人易于人睡。
破伤风病人病室光线宜暗。
6.装饰:病室内和病区走廊上可适当摆设鲜花和种植绿色植物。既美观,又增添生机。过敏性疾病病室除外。色彩对人的情绪、行为及健康均有一定影响。绿色使人有安静、舒适感;浅蓝色使人心胸开阔;奶油色给人以柔和悦目宁静感;白色反光强、刺眼,使人感到疲劳。所以病室墙壁一般上方涂白色,下方涂浅绿或浅蓝色,不宜全部涂白色。
例,对病室环境要求正确的是
A.冬季室温16℃—22℃ B.室内相对湿度为40% C.定时通风每次10min D.午休和睡眠时室内光线宜柔和暗淡
E.通风时使病人直接感到风
答案:D
7.安全
(1)医院内可能危害病人安全的因素
1)避免机械性损伤
跌倒:跌倒是医院环境中对病人身体安全有威胁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陌生的环境或疾病导致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功能改变,均会增加病人跌倒的可能性。1)避免各种原因所致的躯体损伤:如走廊、浴室、厕所的墙边应设置栏杆;病室、厕所、浴室地板要防滑,并配置呼叫系统;
2)避免温度性损伤
烫伤 治疗性用热:使用各种热疗用具如烤灯、热水袋等。
火灾:医院的环境内有许多易燃性物品,如被褥、纸张、化学制剂、氧气等。注意易燃物品的安全使用和保管,有防火设施及遇火警时的疏散措施;
3)避免生物性损伤 有杀灭蚊、蝇等措施,以预防生物性损伤。
(2)预防医源性感染。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部感染,即找到并消除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医院要有严格的管理系统,采用综合措施,预防医院内感染。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制度,建立健全门、急诊的预检、分诊和入院病人卫生处置制度。
(3)避免医源性损伤:
医护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而造成病人心理及生理上的损害,或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时无菌观念不强、动作粗暴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和损伤等。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二)社会环境 护士要帮助病人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病区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尊重病人 首先要让病人感受到他们是受欢迎与被关心的,护士要维持病人的自尊,并根据其自身情况,给予不同的身心护理。
(2)发挥语言的作用 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3)护士端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都会带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从而产生安全感、信赖感。一定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4)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