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哮喘症状能得到控制,减少复发,甚至不发作。长期使用最少量或不用药能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并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1)脱离变应原:部分患者能找到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或其他非特异刺激因素,应立即使患者脱离变应原。这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2)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主要分为两类。
1)缓解哮喘发作药物:也称支气管舒张药,包括
①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主要作用于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常用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salbutam0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非诺特罗(fenoterol),作用时间约为446小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福莫特罗(formoterol)、沙美特罗(salmeferol)及丙卡特罗(procaterol),作用时间为10~12小时。长效β2激动剂尚具有一定的抗气道炎症,增强黏液一纤毛运输功能的作用。用药方法可采用吸叭,包括定量气雾剂(MDI)吸入、干粉吸入、持续雾化吸人等,也可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首选吸人法,因药物吸入气道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且作用迅速,所用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常用剂量为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MDI,每天3~4次,每次1~2喷。通常5~10分钟即可见效,可维持446小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4.5μg,每天2次,每次1喷,可维持12小时。应教会患者正确掌握MDI吸入方法。儿童或重症患者可在MDI上加贮雾瓶(spacer),雾化释出的药物在瓶中停留数秒,患者可从容吸人,并可减少雾滴在口咽部沉积引起刺激。干粉吸入方法较易掌握。持续雾化吸人多用于重症和儿童患者,使用方法简单易于配合。如沙丁胺醇5mg稀释在5~20ml溶液中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一般口服用法为2.4~2.5mg,每日3次,15~30分钟起效,但心悸、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较多。β2受体激动剂的缓释型及控释型制剂疗效维持时间较长,用于防治反复发作性哮喘和夜间哮喘。注射用药用于严重哮喘,一般每次用量为沙丁胺醇0.5mg,滴速2~4μg/min,易引起心悸,只在其他疗法无效时使用。
②抗胆碱药,吸入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胺,ipratro—pinebromide),为胆碱能受体(M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起舒张支气管作用,并有减少痰液分泌的作用。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有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及多痰的患者。可用MDI,每日3次,每次25~75μg或用100~2501μg/ml的溶液持续雾化吸人0约10分钟起效,维持4~6小时,不良反应少,少数患者有口苦或口干感。近年发展的选择性M1、M3受体拮抗剂如泰乌托品(噻托溴铵tiotropiumbromide)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久(可达24小时)、不良反应更少。③茶碱类药,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该药除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外,还能拮抗腺苷受体;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抗感染作用。并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口服给药:包括氨茶碱和控(缓)释茶碱,后者且因其昼夜血药浓度平稳,不良反应较少,且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浓度,平喘作用可维持12~24小时,可用于控制夜间哮喘。一般剂量每日6~1Omg/kg,用于轻至中度哮喘。静脉注射氨茶碱首次剂量为4~6mg/kg,注射速度不超过0.25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量为0.6~0.8mg/(kg·h)。日注射量一般不超过1.O9。静脉给药主要应用于重、危症哮喘。茶碱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多尿,偶可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最好在用药中监测血浆茶碱浓度,其安全有效浓度为6~15μg/ml。发热、妊娠、小儿或老年,有肝、心、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须慎用。合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等可影响茶碱代谢而使其排泄减慢,应减少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