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考试 > 执业医师 > 临床医师 >

2013临床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梳理——小儿免疫系统特点(1)

2013-02-20 
免疫系统发生、发育始于胚胎早期,到出生时尚未完善,随着小儿年龄增长逐渐达到成人水平,故小儿、尤其是婴幼儿,通常处于生理免疫低下状态。以下从三方面概述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一)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特点

   1.胸腺胸腺是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T细胞的场所,出生时重7~15g,可在X线胸片前上纵隔部位显影,直到3~4岁时胸腺影在X线胸片上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2.T细胞来自胚胎和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进入胸腺,在胸腺内成熟的过程中,其认识了自我的主要组织相容(MHC)抗原,形成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同时获得了细胞表面抗原CD3和CDll以及T细胞受体(TCR)。成熟的T细胞有的具有T辅助/诱导活性相关的CD4,有的具有T抑制/细胞毒性相关的CD8。
   足月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绝对计数已达到成人水平,其中CD4细胞数较多,CD4/CD8的比值高达3~4,以后逐渐下降,2岁时达到2,为成人水平。小于胎龄儿及早产儿的T细胞数量较少,对有丝分裂原的转化率较低。早产儿的T细胞数约在1月龄时上升至足月儿水平,但小于胎龄儿的T细胞数在1月龄时仍低于足月儿。

   (二)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特点

   1.骨髓和淋巴结骨髓既是造血组织,又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起到类囊的功能。全身各部位的淋巴结发育先后不一,颈及肠系膜的淋巴结发育最早。足月新生儿于腹股沟处已能扪及浅在淋巴结,2岁后扁桃体增大,以后稍缩小,6~7岁时又增大。l2~13岁时,淋巴结发育达到顶峰。
   2.B细胞与T细胞免疫相比,B细胞免疫发育较迟缓。B细胞对抗原刺激在胎儿时即能产生相应的IgM类抗体,但产生有效的相应的抗体需在出生3个月后才出现。足月新生儿B细胞量略高于成人,而小于胎龄儿外周血中B细胞数量较少,不利于抗感染的特异性抗体产生,容易发生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3.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Ig),是B细胞的产物,存在于血管内外的体液中和B细胞的膜上,分为IgG、IgA、IgM、IgD及IgE五类。血清中1g含量与年龄有关,并受种族、营养等因素影响。
   (1)IgG
   (2)IgM:不能通过胎盘,如出生时血清IgM>0.3g/L,表明胎儿在宫内已受过非己抗原的刺激,需要进一步检测特异性抗体才能明确是否存在宫内感染。IgM含量达到成人水平先于其他各类Ig。冷凝集素、嗜异性抗体及同族血凝素等属于IgM类抗体。
   (3)IgA:脐血中IgA含量很少超过0.05g/L,否则同样提示有宫内感染的可能。血清IgA含量于少年时达到成人水平。分泌型IgA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出生后2~3周婴儿的眼泪和唾液中可检出IgA。IgA不易被蛋白酶破坏,故婴儿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IgA,在肠道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4)IgD和IgE:都难以通过胎盘。新生儿血中IgD含量极微,5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的20%,其生物学性状尚不清楚。IgE是一种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反应素抗体,脐血中含量很少,有可能通过母乳获得,约7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