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生率愈高。
(一)临床表现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主要特征为智能低下,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种畸形。
1.智能低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智能低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
2.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头围小,骨龄落后于年龄,出牙延迟且常错位。运动发育和性发育延迟。四肢短,手指粗短,小指向内弯曲。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
3.特殊面容眼距宽,眼裂小,眼外眦上斜。鼻根低平,外耳小,硬腭窄小,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
4.皮肤纹理特征通贯手,手掌三叉点上移向掌心。
5.其他可伴有其他畸形,常见的有先天性心脏病,其次是消化道畸形,易患各种感染,白血病的发生率增高。男孩有隐睾,小阴茎,无生殖能力。
(二)细胞遗传学诊断
按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将21-三体综合征患儿分为三型。
1.标准型最多见,患儿体细胞染色体为47条,有一个额外的21号染色体,核型为47,XX(或XY),+21。双亲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型正常。标准型21-三体综合征再发风险为1%。
2.易位型发生在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相互易位,其额外的21号染色体长臂易位到另一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上。分为两类:
(1)D/G易位:D组中以14号染色体为主,其核型为46,XX(或XY),一l4,+t(14q21a),少数为15号或l3号。这种易位型患儿约半数为遗传性,即亲代中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核型为45,XX(或XY),一l4,一21,+t(14q21q)。
(2)G/G易位:是由于G组中两个21号染色体发生着丝粒融合,形成等臂染色体,核型为46,XX(或XY),一21,+t(21q21q);或一个21号易位到一个22号染色体上,即46,XX(或XY),一22,+t(21q22q)。
易位型患儿的双亲应做染色体核型分析,以便发现平衡易位携带者:如母方为D/G平衡易位,则每一胎都有lO%的风险率,父方为D/G平衡易位,风险率为4%;绝大多数G/G易位病例为散发,父母亲核型大多正常,但亦有母亲为21q21q易位携带者,其下一代l00%为本病。
3.嵌合体型患儿体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株(以两种为多见),一株正常,另一株为21-三体细胞,临床表现随正常细胞所占百分比而定。常见的嵌合体核型为46,XX(或XY)/47,XX(或XY),+2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根据其特殊面容、皮肤纹理特点和智能低下,即可确定诊断。嵌合型患儿、新生儿或症状不典型的智能低下患儿都应做染色体核型分析鉴别。
本病应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鉴别,后者在出生后可有嗜睡、哭声嘶哑、喂养困难、腹胀、便秘等症状,舌大而厚,但无本症的特殊面容。可检测血清TSH、T4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鉴别。
高危孕妇可做羊水细胞或绒毛膜细胞染色体检查进行进一步产前诊断。孕中期可做三联筛查:即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E3)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
二、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KU)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致的氨基酸代谢病,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是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种,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一)发病机制
本病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苯丙氨酸在血、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浓度极度增高,同时产生大量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丙酮酸等旁路代谢产物并自尿中排出。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可导致脑细胞受损。非典型PKU属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型,是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H)、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缺乏所致,它们是合成或再生四氢生物蝶呤所必需的酶,而四氢生物蝶呤是苯丙氨酸、酪氨酸等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缺乏,加重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
(二)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初现症状,l岁时症状明显。
1.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早期可有行为异常、继而出现多动或有肌痉挛、癫痫小发作,甚至惊厥,少数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
2.外观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3.其他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由苯乙酸所致。常见呕吐和皮肤湿疹。
(三)诊断
本病为少数可治性遗传代谢病之一,力求早期诊断与治疗,避免其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伤。
1.新生儿期筛查新生儿喂奶3日后,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可以半定量测定新生儿血液苯丙氨酸浓度。如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应复查或采静脉血进行苯丙氨酸定量测定。患儿血浆苯丙氨酸通常可高达1.2mmol/L(20mg/dl)以上。
2.尿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是检测尿中苯丙酮酸的化学呈色法,一般用于对较大婴儿和儿童的初筛。
3.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该试验不仅为本病提供生化诊断依据,同时可鉴别其他可能的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缺陷。
4.尿蝶呤分析应用高压液相层析测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可以鉴别三种非典型PKU。
5.DNA分析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编码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目前已有cDNA探针做产前基因诊断。
(四)治疗
1.低苯丙氨酸饮食对婴儿可喂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对幼儿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和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由于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缺乏时亦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故应按每日30~50mg/kg适量给予,以维持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在0.12~0.6mmol/L(2~10mg/dl)。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到青春期以后。
2.BH4、5-羟色胺和L-DOPA对非典型PKU,除饮食控制外,尚应给予此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