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背景】
教育改革牵动人心。在这一重要领域的改革中,公平无疑是一个基础性话题。理念上的教育公平如何对接实践中的教育均衡?普遍性的教育公平如何在具体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落到实处?教育公平的实现中政府和社会如何形成合力?我们请到刚刚卸任的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共话教育均衡问题。
“教育公平具有现实针对性,这包括了起始性公平、过程性公平、结果性公平。”
“在发展理念上要‘有教无类’,民办公办一视同仁,促进二者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是基础
本报评论部:我们国家在学人口超过2亿,可以说是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但有人认为,教育公平只是一个理念,难以落到实处。自2008年起,您担任云南省教育的“当家人”4年多时间,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
罗崇敏:现代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我们基层的履职者也在全力推进教育公平。我认为教育公平具有现实针对性,这包括了起始性公平、过程性公平、结果性公平。
以云南为例,我们今后10年教育发展改革的目标,即“三个共同目标”:使云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共同发展,使云南的孩子与全国孩子共同成长,使云南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享受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教育公平。
要推进教育公平,首先要扩大总量、调整结构,这样能让更多孩子有公平的基本教育机会。其次是要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提高教育资源质量,缓解因为质量不均衡而产生的择校等问题。
本报评论部:中国国情复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教育方面的政策,也不太一样。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方面,有什么难处,又有什么经验?
罗崇敏: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去年我们在教育上的投入是624亿元。这数字不小,相当于我们5块钱中就有1块多投在教育领域。中央对云南的教育也很支持。不过,云南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要说难,就难在即便中央和省里对云南教育的支持很大,但钱还是不够。
另外一个难点,是我们“点多、面广、战线长”,现在还有几千个市以下的办学点,做到“公平”的难度很大。有什么破解之道呢?我们的一个办法是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通过科学分析、合理规划来收缩校点。这几年撤销了324所中小学,另外撤了8000多个市以下的点。先建后拆,拆了以后还要加强管理。我们努力建设寄宿制学校,西方发达国家在寄宿制学校学习的学生是“贵族”,在云南却是贫困地区、落后地区、农村的孩子上寄宿制学校。另外就是,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我们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国际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