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哈工大教授,认证信息为“太蔟”的网友发表的一条微博曾惹得热议:把准备报考文科的孩子称为“文科傻妞”,引发网友激烈吐槽。随后纷纷出炉的就业排行榜也为部分文科专业亮起了红灯:法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就业形势常年不乐观。功利主义至上的当今社会,文科生真的成了弱势群体?我们又该如何寻找到那些看似“无用”的专业真正的“大用”?
学文科=成屌丝?
据《工人日报》2012年7月20日报道,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最低的是法学,文科类专业普遍在就业率中垫后;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最低的是教育学。
另外,除就业困难、收入较低外,文科类本科毕业生即便考研和出国,也通常是陷入出路之困。有被采访者开玩笑称,“现在大学里流传着新‘三不孝’:学文读研没女友,‘文科男’三个全占。”
中国新闻周刊网就此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请网友判断:文科生在学习深造、就业等各个方面是否都存在劣势。截止到8月24日10点,已有110479人投票,其中104106人支持“存在劣势”这一说法,占94%。
从公众舆论和调查数据来看,文科生的生存状态的却不容乐观。
文科生心声:读书实践,两难间找平衡
从实际生存的角度看,纯文科学生、中文专业研究生小叶就有强烈的“弱势”感觉。“理科找工作好找,实用性强,需求面广,工资高。”并且有时候在工作中常常觉得自己“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强。”
但是高中读理科,大学被调剂到文科专业的小张却不这么想。她说,文科生不是弱势群体,自己也没觉得文科生弱势。“文科生也不是不学数理化,也不是没有逻辑思维,没那么白痴。理科生上学学的很多理化知识可能工作了也都用不上。”在无意间的换位思考过程中,她反而体会到了文科专业的可贵之处。
转学文科的小张经过学习,体会到了文科生应该拥有深厚的文史哲底蕴,才能做好所需的工作,而这些东西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虚无缥缈”“没有技术含量”。“真正的文科生是应该精通文史哲的,不是上学时候混混就算的。”
小叶和小张的描述,便是文科生所最常面临的两种“窘迫”状态:花太多时间在读书、充实功底上,便觉得自己“眼高手低”;如果无暇读书忙于实践,就总觉得自己“功底不够”而心虚。这种在实践与读书之间的两难境地,让可怜的文科生们除了要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之外,还要平衡自己的精力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