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素禀赋论
(一)要素禀赋论的提出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1879—1952年)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论点。
俄林(Bertil Ohlin, 1899~1979年)继承了其导师赫克歇尔的论点,于1933年出版了《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
(二)要素禀赋论的主要观点
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程度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2.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收益不变。
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假定是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各国内部,生产诸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在各国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由转移的。
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
3.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
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因此要素价格会存在差异。
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这种分工和贸易模式可使贸易双方共同获利。
结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和不同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国际分工格局与贸易类型,这是要素禀赋论的核心与精髓。
要素禀赋的差异
要素价格的差异
商品价格的差异
比较利益
国际贸易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1.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于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论文,论证了自由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是一种必然,而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它揭示了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该理论发展了赫—俄理论,被称为赫—俄—萨(H–O–S)理论。
2.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的主要观点
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国际贸易成为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
国际贸易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可以A、B两国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X和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贸易为例,说明两国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的价格均等化过程。
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各国的经济结构,而且还可以改善各国收入分配不均,缩小彼此经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