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的防治
比你拼命的人多的是
2011托福语法挑错经验
每座城市的历史,都是一部建筑与文化交织的历史,表达了我们对于城市的理解,也寄托着我们对城市的情感。 即使是在北京一再扩张的今天,当我们提及北京时,老城墙、旧城门、四合院、二环内的皇城仍然是北京不可磨灭的代表。
现如今,旧时九门围合的皇城已被一条二环路所取代,旧时弄堂中低矮的四合院也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如果沿着北京的二环路行驶一周,有三座建筑会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西环广场、德胜尚城、保利大厦,他们所在的西直门、德胜门和东直门,又恰巧都是过去镇守北京的三方城门。这或许是历史的一次巧合,在人们的不经意中,老北京与新北京联系在了一起。
两座建筑连接城市记忆
这些传承百年的经典建筑是如何造就的?不难想象,为此,需要大量的付出,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凝结了建造者的心血。
西环广场,是西直门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三座弧形的大厦矗立于地面之上,远远望去如同三座透明的城门,而地下一层则是地铁2号线、4号线交汇的西直门地铁站。
设计之初,考虑到她不仅是集商业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还要承担城市交通枢纽的功能,所以,西环置业下定决心要设计出能够代表新北京形象的精品建筑。
西环广场的“三门”设计灵感来源于人们对老北京城门的历史印记:3个漂亮的弧线型外立面设计,像3个城门洞;而且3个楼之间没有任何的视线隔断,人们完全可以透过西环广场瞭望西山。
当时,为了找到最好的设计团队,西环置业通过国际设计方案竞标的方式选择了法国AREP设计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作品。与国家大剧院设计者安德鲁齐名的AREP首席设计师杜迪杨(Jean-marie Duthilleul)为设计团队中的一员,杜氏是擅于陆港设计的建筑大师,为这座集现代交通枢纽功能与历史文化美感于一身的建筑贡献良多。
西环广场的拱形屋顶运用五面玻璃体全通透采光的手法,是使其建筑外型独具特色的点睛之笔。为实现这一手法,建设者摒弃了效果笨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创造性地运用了“拱形钢结构+刚性杆张拉索网组合”的建筑技术,实现了广场穹顶的视觉通透与结构轻巧。该技术,当时属国内率先使用,不仅技术实现难度大,需要大量的技术攻关和论证,而且带来了成本上的增加,但却满足了人们对于建筑品质与美感的期待。
现在当人们说起西环广场时,甚至不用说它的名字,只要提及“西直门那的三个弧形门”,即使是不熟悉北京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它的所在。
位于德胜门外的德胜尚城,是一块特殊的土地,在空间上与德胜门遥相呼应,在情感上承载了人们对于老北京的记忆。德胜尚城如何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保留传统文化元素,令建设者煞费苦心。
德胜尚城设计者崔恺先生在他的设计笔记里这样写道:“在这里,建筑的意义超越了建造本身,它是情感和意念的化身,表达了生长在这座都城中的我对它的爱。”
为保持与德胜门楼等周边建筑环境及古城风韵的呼应和谐,在规划设计中,德胜尚城中道路的分布仍然借助了原有的胡同走向,使七栋低密度建筑呈七星拱北点阵式布局。
为在原址保存被拆建的四合院,德胜尚城将四合院放置在了建筑的顶层,既保存下了文化古迹,也使之成为空中的景观组团。
为满足人们对北京古城的留恋,大量老物件被运用到了景观中来,旧水缸,上马石、下马蹲、木制屋架的精心摆放,带来了现代与传统巧妙融合的庭院。
而在德胜尚城的每一栋庭院中,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题特色:古树庭院以大槐树为特征;竹林庭院下沉到地下一层,内种植竹林,地面层通过一座小桥进入门厅,空间层次丰富;有的庭院则演化成室内中庭。将四合院理念引进庭院设计,不仅为了美化景观,传承文化,同时也使建筑的进深减小,使更多的办公空间享受到自然光线,赋予办公室更多的人性化设计,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建筑精神。
建成后的德胜尚城,无论是对中国传统青砖灰瓦的运用,还是在屋顶若隐若现的空中四合院,都能让旁观者一眼看出,设计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感情与理解。
他们背后的建筑者
然而,除了保利大厦这个以开发者冠名的建筑外,大多数北京人,甚至是地产业内人士,都不知道西环广场、德胜尚城这两座近年兴建的地标建筑,是由哪家开发企业建设的。
在我们对这两座地标性的建筑进行走访之后,惊人地发现,西环广场、德胜尚城来自于同一家开发企业:北京西环置业有限公司。
这家刚刚由“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北京西环置业有限公司”的国有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草创走到今天,已经成长为总资产45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她十几年来的的发展,几乎见证了北京房地产业的全部历程。
然而西环置业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低调形象,让普通人很难了解到,在城市背后默默贡献的她是怎样的一家企业。
从今年开始,长期从事高端商务写字楼开发的西环置业,终于正式走向住宅市场,在亦庄、大兴孙村一举拿下两块住宅用地,总建筑面积近八十万平方米。
借此机会,我们得以了解到西环置业在从创业走向创新的地产之路上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