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注册城市规划师 > 经验交流 >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探讨

2010-10-14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及其下属的22个县级市,是山东省经济和城镇发展的重心所在。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探讨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及其下属的22个县级市,是山东省经济和城镇发展的重心所在。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工业化速度增长迅速,尽管具有自身的区域优势,但与其他城市群,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山东半岛城市群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差异,以明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战略。

  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优势

  1.综合经济实力强大

  2002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10550亿元,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内生产总值就达到701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6.5%;人均生产总值为17990元,分别为全省、全国人均水平的1.5倍和2.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7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和2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7%和48.1%。从全国沿海城镇密集的几个区域来看,山东半岛的GDP总量仅次于珠三角、长三角,而高于京津塘、辽中南和福建沿海。

  2.区位条件极佳

  山东半岛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以上海为界的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北面与辽东半岛形成环抱渤海湾之势,突出在黄海之中,构成中国北方大陆伸向西太平洋的最前端,东面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最接近韩日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介入京津塘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之间,南靠江浙沪,北临京津辽,西与山西等能源基地和大西北相通,即可接受多方辐射,又有广阔的发展腹地。完善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强化了区位优势:区内交通发达,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补充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3.资源丰富,组合良好采集者退散

  山东半岛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兼具南北气候特点,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有着发展名优产品和特色农业的特殊优势。区内已发现矿产品资源128种,是全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建材、滑石、菱镁矿、石墨等矿产资源均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海洋资源是山东半岛的特殊优势所在,有海岸线3000公里,其中基岩海岸约2000公里,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数十种矿产,渔业产量、原盐产量、地下卤水储量和可建深水泊位的天然港址均居全国第一位,有着建设深水大港的独特优势,也是发展核电的理想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有的已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旅游景点。

  4.经济增长速度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国经济格局中的一个亮点。1995—2001年山东的GDP增长速度达11.16%,高于同期广东12.81%和辽宁10.31%的速度,同期人均GDP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47%,分别比广东、浙江和辽宁快2.14%、0.02%和0.6%。

  二、山东半岛城市群与珠三角、长三角发展的差距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1.城市群发育状况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形成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和人口集聚较高的经济核心区。如表1所示,仅占山东省38.82%的土地面积,却聚集了44.03%的人口、人口密度达666.78人/k㎡。但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山东半岛城市带的发育程度不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面积、人口所占比重不及长江三角洲,而人口密度666.78人/k㎡却明显高于珠江三角洲564.44人/k㎡。

  2.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山东半岛虽然也同国际市场接轨,利用国内资源,但山东半岛综合经济实力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差距明显。如表2所示,从GDP总量来看,珠三角11335亿元、长三角23798亿元明显高于山东半岛7014亿元,占国内GDP比重差距更大:长江三角洲占国内GDP总量的20.3%,珠江三角洲占国内GDP总量的9.6%,而山东半岛仅占国内GDP总量的6.1%。人均GDP相比,山东半岛15647(元/人)也明显低于珠三角35792(元/人)、长三角20454(元/人)。

  3.产业结构对比

  2001年,山东半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2.67:52.44:34.89,体现出明显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长角三角洲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9.96:51.37:38.67,与山东半岛相比,第一产业低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3.8个百分点;同期,长角三角洲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9.07:50.9:40.1,与山东半岛相比,第一产业低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5.2个百分点。通过比较,山东半岛产业结构层次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4.“龙头城市”辐射作用的强弱对比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作为“龙头”已得到长三角众多城市的承认,这些城市都意识到要做好经济配套,主动融入到上海经济圈,上海对长三角正发挥越来越大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珠三角城市群由于毗邻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半岛内核心城市青岛、济南的“龙头城市”作用弱,与珠三角、长三角的“龙头城市”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来源:考试大

  三、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战略

  1.经济国际化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国际竞争中拼争,在国际分工中占有利地位,城市和区域经济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因此,要充分发挥半岛地区的地缘、文化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拓日、韩市场,招商引资,构建国际化产业带。

  ⑴.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重点推动五个方面的国际化:一是资源配置国际化;二是产业分工国际化;三是市场营销国际化;四是企业行为国际化;五是经济环境国际化。

  ⑵.把招商引资作为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关键环节。把握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抓住国际资本看好我国市场的有利时机,面向日韩和东南亚、着眼欧美和独联体等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大型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日韩、东南亚、北美、欧盟等传统主销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独联体、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努力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⑷.积极推动跨国经营。鼓励具有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跨国际经营,拓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最大限度的规避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

  2.区域一体化战略

  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国际大趋势,充分利用半岛城市群不跨省域、便于协调的有利条件,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着力塑造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统筹半岛与全省、山东与沿黄省区的泛山东半岛经济区的整体发展,按照青岛为半岛地区龙头、半岛为全省龙头、山东为沿黄省区龙头的格局,加强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和产业、市场相互渗透,积极构建龙型区域一体化框架。

  ⑴.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建立起以青岛为龙头的一体化区域分工体系。发挥特大型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增强城市群的聚合能力,把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特别是青岛的龙头地位作为区域乃至全省的共同战略任务。

  ⑵.推进区域联合,构筑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框架。实行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在突出地方个性、形成区域特色的同时,积极推动区域联合与合作,加快区域一体化步伐,增强整体竞争力。

  ⑶.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和完善推进区域一体化的组织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半岛地区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统一协调解决区内资源开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市或单一部门不能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整合有关半岛地区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以保证政策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二是建立八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就资源配置、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城市职能分工、共同市场开拓等重大问题统一政策、协调立场。三是引导建立区域性各种行业自律组织,以指导本行业协作与配套发展,强化行业内部管理,减少本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内耗。

  3.带动山东,辐射北方

  凭借经济开放之风,山东半岛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在此基础上,应着力发挥“龙头城市”--济南、青岛的辐射、带头作用。要提高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最终产品的比重,促进青岛率先进入国际化城市行列,使其“龙头城市”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城市群体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等级优化、类型完备、职能明确、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