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气候大会记者采访问答
其实这几年谈判以来,大家最关心的关于发达国家在2012年以后的减排义务方面的谈判,以及发展中国家未来在获得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方面采取......
编辑推荐:
(2010-10-27)
(2010-10-27)
(2010-10-27)
(2010-10-27)
11月29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的cop16气候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经过哥本哈根的高潮迭起,各方对坎昆会议期望值均不高。12月9日,大会结束前一天,在坎昆参加cop16气候大会的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冀,亚洲开发银行区域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办公室顾问吕学都,接受了媒体采访。
两位学者都曾是气候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邹冀参与过十年的谈判,吕学都参与过十五年谈判。两位学者分析认为,坎昆会议上,最有影响力的发达国家,在最需要承诺的时候,不作出实质性行动时目前谈判最大的障碍。从长远历史来看,气候谈判一时达不成协议也无需沮丧,各国可以在一些有共识的方面先行动起来。对于中国节能减排的制度,两位学者的看法有些差异,吕学都认为,中国目前可以发展低碳经济和碳交易市场促进节能减排,邹冀则认为目前可以先征碳税,到了一定阶段再减排。
嘉宾:
邹冀: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2000年-2009年,气候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
吕学都:亚洲开发银行区域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办公室顾问。1996年-2009年,气候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
以下为文字记录:
吕学都:坎昆会议在某些方面有明确进展
媒体:关注坎昆,为政治家寻找气侯共识,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特约主持人袁瑛。这里是凤凰网坎昆气侯沙龙第三期。我们今天请到了两位嘉宾,坐在我右手边这位是亚洲开发银行顾问,吕学都老师,主要负责气侯变化与研究方面的问题。这边的这位是邹冀老师,他是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很高兴两位今天来到这里。今天是坎昆谈判倒数第二天,明天就基本上能看到坎昆谈判最后的一个结果了。我想先请两位谈一下目前坎昆谈判的进展。
吕学都:坎昆会议已经接近尾声了,其实大家对这个会议有期望,虽然这个期望不像去年哥本哈根会议那么高,但还是期望本次会议能够有一定的成果,而且能够为未来制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缓气侯变化的这么一个法律文件打下基础。但是现在来看恐怕不是那么理想,现在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有比较明确的进展,但是大部分方面的进展确实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比较显著进展的,恐怕在气侯变化的影响和适应方面的一些规定规则,和它的制度框架方面有一些进展,另外一个是在减缓土地退化方面的排放,这个方面可能比较明确的规定。本来大家期待着在技术转让,在咨询机制方面也能够有比较明显的进展,目前看来还是遇到一些困难。
其实这几年谈判以来,大家最关心的关于发达国家在2012年以后的减排义务方面的谈判,以及发展中国家未来在获得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方面采取的减排行动,这两个方面的增长应该讲进展很慢。我们看到,这次会议一开始,日本政府就明确的表态,说他们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有具体减排方面作出承诺,给这个会议确实布下一个阴影,让整个会议在围绕发达国家未来减排具体承诺方面的谈判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
当然这里面也跟美国一些因素有关系,所以这方面的谈判应该讲是最重要的,但是这方面谈判进展确实是非常不令人满意。
邹冀:美国不应总是搞巧外交,应该行动
邹冀:观察这个谈判,我有这么一个印象,就是事实上各个缔约方它的基本诉求,基本的政策倾向、基本立场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但是能够体会到的变化都是些程度的调整,更灵活一些呀,做一些局部程度性的妥协,这个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