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考试 > 执业药师 > 复习指导 >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药学理学总论学习方法

2008-10-05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顺梯度转运):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 ...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顺梯度转运):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大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1)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影扩散速度的因素:

  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转运。

  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二、吸收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1、消化道吸收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舌下给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

  (4)影响药物在胃和肠中吸收的因素:

  ①溶解度:多数药物以脂溶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②ph:ph主要通过改变解离与非解离分子的比值而影响吸收。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但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小,吸收小。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但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小,吸收少。

  (5)首过消除:某些药物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受药物代谢酶灭活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三、分布

  决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如分子大小,脂溶性。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可逆性疏松结合,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代谢和排泄,并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排挤现象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如碘在甲状腺中浓度比血浆高1万倍。

  4、特殊屏障:

  (1)血脑屏障:血液与脑细胞、血液与脑脊液、脑脊液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

  (2)胎盘屏障:某些药物可通过此屏障引起胎儿不良反应。

  5、体液ph:如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促进巴比妥类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中转运和从尿排泄。

  四、生物转化(代谢)

  1、生物转化类型及其催化酶:

  (1)生物转化类型:

  ①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是母药加入极性基因如-oh,产物的多数是灭活的代谢物,但也有少数药物变为活性或毒性代谢物。

  ②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是母药或代谢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结合。结合的产物一般是极性高,水溶性大、药物活性减弱或消失。

  (2)催化酶:

  ①专一性酶:如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胺氧化酶、它们分别转化ach和单胺类药物。

  ②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肝药酶)。

  组成: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nadph)。

  功能: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

  2、肝药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

  (1)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钠和苯妥英钠,能诱导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效应减弱,如苯巴比妥长期应用后产生耐受性。

  (2)抑制剂:如异烟肼和氯霉素,能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效应敏化。

  五、排泄

  1、肾排泄(主要排泄途径):

  (1)药物从肾小管中重吸收量与尿液ph有关。弱酸性药在酸性尿中非解离型多,易重吸收,排泄慢;在碱性尿中,解离型多,重吸收少,排泄快,如弱酸性巴比妥类中毒时,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促进排泄。

  (2)同类药物之间有竞争性抑制排泄现象,如丙磺舒抑制青霉素自肾小管分泌。

  2、胆汁排泄:

  许多药物如洋地黄毒碱甙或其它代谢物从肝细胞经胆汁排入小肠中,结合型药物在肠中受细菌或酶的水解后可被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3、乳汁排泄:某些药物如吗啡经乳汁排泄,故哺乳期用药时应注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