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校释》原文txt下载: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謙之案:淮南子天文訓:“道日規,始於一。”王念孫曰:“‘ 日規’二字與上下文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謙之案:淮南子天文訓:“道日規,始於一。”王念孫曰:“‘ 日規’二字與上下文義不相屬,此因上文‘故曰規生矩殺’而誤衍也。宋書律書作‘道始於一’,無‘日規’二字。”今案王說是也。淮南義本老子此章,故下文曰:“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莊子天地篇“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語本老子一章“無名,天地始”與本章“道生一”之旨。又黃帝內經太素卷十九知鍼石篇楊上善注曰:“從道生一,謂之朴也;一分為二,謂天地也;從二生三,謂陰陽和氣也;從三以生萬物,分為九野、四時、日月乃至萬物。”語亦出此。
又案:道生一,一者氣也。莊子知北遊篇曰:“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李道純曰:“道生一,虛無生一氣;一生二,一氣判陰陽。”趙志堅曰:“一,元氣,道之始也,古昔天地萬物同得一氣而有生。”大田晴軒曰:“一二三,古今解者紛紜不一。案淮南天文訓:‘規生矩殺,衡長權藏,繩居中央,為四時根。道日規,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以一為一氣,二為陰陽,三為陰陽交通之和也,此說極妥貼。”又曰:“案道,理也;一,一氣也;莊周所謂‘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是也。二,陰陽也;三,形氣質之始也。第十四章曰:‘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蓋此三也。意謂道生一氣,一氣分為陰陽,氣化流行於天地之間,形氣質具,而後萬物生焉,故曰‘三生萬物’。”
万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謙之案:淮南精神訓引“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高誘注:“萬物以背為陰,以腹為陽。”又漢書高帝紀注引作“向陰而負陽”。又列子天瑞篇:“沖和氣者為人。”太素卷十九知鍼石篇楊上善注曰:“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萬物盡從三氣而生,故人之形不離陰陽也。”語皆本此。“抱”,傅本作“袌”;“沖”,范應元、高翿作“盅”;“氣”,張嗣成作“?”。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
嚴可均曰:“不轂”,御注、王弼作“不穀”。 魏稼孫曰:“而王公以為稱”,御注“王公”字倒。 羅振玉曰:敦煌己本“為稱”作“自名”。
謙之案:傅本作“王侯以自稱也”,范本作“王侯以自謂也”。范曰:“嚴遵同古本,河上公作‘而王公以為稱’,今從古本。”按今怡蘭堂與道藏二嚴本均作“而王公以名稱”,與范所見不同。勞健曰:“‘王公以為稱’,諸唐本河上本皆如此。此作‘王公’,乃與‘稱’字諧韻,亦如第三十二章‘侯’‘守’字,第三十九章‘王’‘貞’、‘王’‘稱’字,當從諸唐本。”案從唐本是也,公、稱為韻非。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嚴可均曰:“或益之而損”,御注無“或”字。 羅振玉曰:御注本、敦煌本無“或”字。
謙之案:磻溪、樓正、顧歡、彭耜、高翿亦無下“或”字,嚴遵本無下“或”字及首三字。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羅振玉曰:御注本、敦煌本均作“亦我義教之”。
謙之案:邢玄、磻溪、樓正、彭耜、趙、高與敦本同。室町本作“人之所教,我亦教人”。孫盛老子疑問反訊引“亦”下有“以”字。傅本“人之所教我,亦我之所教人”,范本“亦”上有“而”字。范云:“王弼、嚴遵同古本,河上公作‘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案嚴本今作“人之所教,亦我教之”,與范所見不同。諸王本、廣明本同此石。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謙之案:敦煌本“強”作“彊”,“教父”作“學父”,傅、范本同。
范應元曰:音辯云:“古本作‘學父’,河上公作‘教父’。”按尚書“惟?學半”,古本並作“學”字,則“學”宜音“?”,亦教也,義同。父,始也。今並從古本。
馬敘倫曰:范、羅卷及弘明集六釋慧通駁顧道士夷夏論引並作“ 學父”。成疏曰:“將為學道之先,父亦本也。”是成亦作“學父”。成疏引顧歡曰:“其?學之本父也。”則顧本作“?”,“學”為“?”省。說文曰:“?,覺悟也。”各本作“教父”。
謙之案:“教父”即學父,猶今言師傳。方言六:“凡尊老,南楚謂之父。”“將”字與莊子德充符“丘將以為師”之“將”義合。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
右景龍碑七十三字,敦煌本、河、王本同,傅本七十九字,范本八十字。河上本題“道化第四十二”,王本題“四十二章”,范本題“道生一章第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