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交流材料 >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经验交流材料(1)

2010-08-02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截止目前,已经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建设水平。在此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公务员在线 )昆山获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经验,这对于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昆山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践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之初,昆山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对外封闭、产业结构单一的农业小县。1978年的生产总值仅有24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当时苏州地区所辖的8个县中倒数第一。在底,昆山已经成为一个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兴工商城市。昆山人均gdp达到785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19元,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从1979年到,昆山经济总量增长了235倍。按照江苏省制定的四大类18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来衡量,昆山已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开始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四次大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阶段性特征和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是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变。1978年,昆山的农业在三次产业比重中占51%,工业仅占28%。他们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推动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吸引外资企业逐步进入,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到1992年,工业比重上升到562%,农业比重下降到127%,表明昆山已经摆脱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进入了工业化发展时期。

  二是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从1984年开始,以自费创办工业开发区为标志,昆山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资企业开始大量涌入。90年代初以后,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开放开发的步伐明显加快,形成招商引资的高潮,平均每年引进外资的增幅超过50%。到90年代末,实际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90%以上,外资已经成为昆山经济增长的主体和主要动力。

  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实现了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昆山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受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的明显制约。他们较早地认识到了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他们采取集中规划、集中开发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引导区域经济社会集约发展。在招商策略上,由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不仅看重投资强度、科技含量,更看重产出效益、生态效应,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形成了布局更加合理的现代化产业格局。这次转变使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四是十六大以来,实现了由注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共进的转变。近三年多来,昆山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在创下三年跨出三大步骄人成就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以养老、医疗、失业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高达99%以上。目前,昆山城乡居民收入高,贫富差距小,登记失业率低,社会治安满意率高,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比翼齐飞”,进入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轨道。

  昆山20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丰硕成果,使人民群众普遍受益,得到高度评价。昆山人说:“小康不小康,不是干部说了算,也不是哪个部门的数字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自己说了算”。据调查结果显示,732%的昆山群众认为,昆山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他们普遍反映,这20多年来,特别是近3年来,是昆山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他们享受发展成果最多的时期。用昆山老百姓的话讲,他们现在“居住讲舒适、出门讲方便、饮食讲营养、生活讲宽裕、举止讲文明,日子过得很舒心”。这说明,昆山所达到的全面小康是老百姓认可的、惠及千家万户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中央党校调研组、江苏省委调研组都对昆山的成功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5月,胡锦涛总书记到昆山视察时明确指出:“都像昆山,小康社会就实现了。”

  昆山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这是江苏省推进“两个率先”历史进程的写照,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缩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型。昆山的成功之路,是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深刻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实现途径、内在要求和不竭动力。昆山的发展模式,对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昆山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践经验

  昆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中,创造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为途径,以富民优先、成果共享为目的,不断朝着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方向前进。昆山经验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坚定、思路明确

  昆山的党员干部反复强调,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经过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必须紧紧咬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放松,使昆山的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他们结合昆山的具体实际,制定了“外向带动、全面发展”的基本发展思路。20多年来,昆山的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领导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昆山的发展目标始终没有变,发展思路始终没有变,发展方向始终没有变。没有变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是在保持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对发展的具体方式进行创新和提升,做到了既继承前人,又大胆开拓,避免了那种“书记一动、思路重弄”的现象。他们深有体会地说:“稳定就是速度,连续就是效益”。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昆山之路不断地得到拓展和延伸。

  (二)率先发展、勇于创新

  抓住机遇就能率先发展,丧失机遇就会踯躅不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昆山总是善于抢抓机遇,做到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能先则先。他们先后紧紧抓住了中央批准创办沿海经济开发区、邓小平南方谈话、上海浦东开放开发、台湾产业转移、国家对服务业开放等重要机遇,及时实施外向带动、民营赶超、服务业跨越三大战略,做到了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对外开放中牢牢保持先发优势。昆山人强调,要实现率先发展,就必须突破陈规,胆子要大,步子要快,敢为天下先。他们凭着“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昂扬向上、争先创优”的“三创”精神,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百折不回,艰辛探索,成功解决了政策、资金等重重难题,一次又一次实现了新的超越。从兴办出口加工区,到实行网上报关;从“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取消农民动迁宅基地置换,到集约用地、集中开发;从创办农村富民合作组织,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轨,等等,许多举措都是昆山的原创,也是全国的首创。昆山的创新已不限于某一方面,而是涉及观念、政策、体制、科技等全方位的创新,其中每一种创新都蕴涵着昆山人的勇气和胆识。正是凭着这种创新精神,他们不断冲破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始终走在了发展的前列。

  (三)统筹城乡、合理布局

  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昆山也提前遇到了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现实矛盾和问题。他们立足于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合理调整建设布局,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许多难题。他们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统一规划、协调推进,打破城乡壁垒,推进户籍、就业、教育、土地四个方面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实现了城乡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初步展现了一幅城乡共荣的现代化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他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较早摆脱了单纯强调经济建设的做法,做到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努力挖掘和弘扬以昆曲为代表的“六大特色文化”,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布局。

  (四)富民优先、成果共享

  能否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和谐发展,是摆在昆山人面前的一大现实难题。昆山的历任领导都牢牢坚持富民优先、安民为重的政策导向,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利益和谐,用他们务实的行动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他们说,“手里有钱了,就要代表老百姓利益干事”,“宁可少修一段路,少造一座桥,也要回报人民群众。”他们强调,一切工作都要做到“富民为先、亲民为本、安民为重、智民为要、益民为旨”。“百姓不富,农民不富,我们的gdp数字再高,也没有意义”。政府鼓励农民投资入股,组建富民、社区股份和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闲散资金和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厂房和出租楼房,并在每年拿出万元专项资金,免费进行技能培训,购置公益性工作岗位,实现了“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政府每年还拿出近6亿元,构筑了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等“五道保障”,实现了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解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坚持亲民亲商并重,既维护投资者合法利益,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融合新老市民,实行就业、子女上学、居住、社会保障方面新老市民无差别待遇和亲情服务,增强了新昆山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不断创新富民举措,缩小了贫富差距,社会中间群体日益扩大,全市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的已占到65%,低于元的仅占11%,真正做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