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目前有卡车运输企业53486个,从业人员505556人,其中驾驶员347000人,其中大部分卡车运输公司都是中小型的,拥有单辆车辆的占27%,超过50辆车辆卡车的运输公司只占3%。公路货运主要是靠集装箱运输或大型厢式车来完成的,约占95%以上。
德国物流行业2007年产值超过2000亿欧元,位列经贸和汽车工业之后排在第三位,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0%以下。物流产业社会化和综合服务水平高,物流企业注重物流技术研究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基本实现了以运输合理化、仓储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综合物流管理与服务。
“社会市场经济”管理模式
根据德国基本法,实行“大交通”管理体制,联邦交通、建设与住房部是联邦交通运输事业的主管机关,它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业务范围覆盖铁路、公路建设与公路运输、内河航运和航道建设、海运、航空以及气象服务等各个领域。
德国货运管理部门是联邦货运管理局,是联邦交通、建设与住房部领导下的直属专业管理局,联邦货运交通法中规定联邦货运管理局的任务是监督和控制,其主要任务是为保障货物运输安全和保护环境、制定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检查货物运输车辆、审核运输企业并管理经营许可证、监督货物运输市场(跨交通方式的货运市场监控)、专业统计、养路费征收。该局的检查范围涵盖公路、内河、铁路和航空货运等各种运输方式。各州货物运输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形式不尽相同,有的隶属于交通局,有的设在内政部内。其主要任务是依靠法律手段对交通运输进行宏观调控、审核运输企业并管理经营许可证以及监督管理。
德国物流业的管理模式是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按“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运行,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有效合理的竞争机制为前提,把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结合起来的一种经济制度。
注重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德国位于欧洲中心,拥有欧洲最长的水运网络(7300公里)和世界第三大高速公路网(1.4万公里)及全球最现代化的集装箱船队,高速铁路网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物流装备为德国发展现代物流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绝大部分运输基础设施均由政府投资建设,每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达数百亿欧元,经营权归政府所有,同时在修建过程中对环保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管理权由私有公司承担,它负责管理期间的养护与维修的相关费用。德政府要求物流中心紧临港口,靠近铁路货运站,周围有高速公路网,物流中心内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联接。
德国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物流园区的建设,目的是为了促成物流服务公司经营地点集中化,运输组织集约化,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减少城市交通量,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更有效地为工商业服务,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投入上,德国各级政府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资金投入,但并不直接参与物流园区的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参股的方式加入。德国现有33个物流园区,其中5个还在规划和土地开发阶段。每个物流园区总面积平均约140公顷,即140万平方米,总体入住率是40%左右,共有1200个企业进驻,工作人员有4万左右。
市场准入管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开始逐步实行货运市场自由化, 1985年开始提出运输服务自由化,1993年初价格管理取消,包括定价、价格体系,1994年欧共体跨国运输限制取消,1997年底市场准入限制完全取消,1998年短途、长途运输、搬家运输的划分方式取消。从1998年开始德国基本上实现了货运市场的自由化,只是对用大于3.5吨的车辆(包含挂车)从事经营性道路货运的实行准入许可和强制保险,其前提是专业知识、诚信、资本能力(确保竞争能力、运输安全、环境保护)。
严格市场监管
道路货运监督检查是德国行业管理主要问题之一,由联邦货物运输管理局的分支机构来执行。主要采取流动检查和定点检查的形式对道路运输车辆及运输企业的相关经营行为进行检查,检查地点一般在联邦告诉公路和州际公路上进行,还往往与警察、海关和商业监管人员以及外国执法机构联合执法。
其监督检查有以下特点:一是检查内容广泛。检查项目包括运输执照、运输单证、保险、车辆行驶记录仪、驾驶员工作时间、车辆技术、养路费征收等。二是检查力度大。检查人员可以拦截正常行驶的车,并对其进行检查,对一般性违规可以警告或者罚款,对严重违规的车辆可以禁止车辆继续行驶。三是检查密度高。德国是欧洲对道路运输车辆的检查密度最高的国家,每年检查车辆超过60万辆次,处罚车辆超过12万辆次。四是检查人员素质高。检查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证书后才能执法,除了基本的从业资格证外,检查人员还要经过相关法律法规、车辆行驶安全、货物装载安全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法律体系完善使竞争有序
德国政府制订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物流市场规范经营、有序竞争的重要保障。
德国主要的货物运输法规包括:《道路货物运输法》(2004年)、《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人员市场准入规定》(2000年)、《商法典》(2004年)、《道路货物运输合同法》(2002年)、《德国通用运输条例》及其补充规定(2003年)、《危险货物运输许可及承运人培训的规定》、《危险货物运输法》、《联邦高速公路养路费征收法》、《联邦高速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等。
这些法规对货运的具体规定有:从事道路货物运输必须满足诚信、专业技术、资本(确保竞争能力、运输安全、环境保护)三个前提条件;货代商对承运货物承担赔偿责任,新《德国通用运输条例》规定,承运人对普通货物损坏或丢失承担每公斤5欧元的赔偿责任,货物外表损坏,必须在交接货物时当场提出索赔,对外表看不见的损坏,可在交货后7天内提出索赔;超过3.5吨的机动车货运必须办理赔偿保险,承运人在运输途中必须携带保险证明;3.5吨以上的卡车司机必须具备从业资格证书;实行职业驾驶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新的驾驶员要经过140小时的培训,经过考核,每位驾驶员在五年内必须接受35小时的培训,每次至少7个小时。
中小运输企业主力军
德国目前有卡车运输企业53486个,从业人员505556人,其中驾驶员347000人,其中大部分卡车运输公司都是中小型的,拥有单辆车辆的占27%,超过50辆车辆卡车的运输公司只占3%。公路货运主要是靠集装箱运输或大型厢式车来完成的,约占95%以上。
德国现有车辆365378(其中鞍式拖车:135509),挂车:292141(其中鞍式挂车170724)。对于载重车辆(不含挂车)来,轻型和重型车辆占大部分,其中载重量小于3.5吨的占33%,大于9吨的占44%,大于14吨的占23%。对全部挂车,中型和重型占多数,分别为25%和53%。
卡车运输公司获得运输业务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面对货主,从货主那里直接获得合同,这种方式往往仅限于那些大型的专业化卡车运输公司;第二种是挂靠车辆,这是最主要的经营方式,中小型卡车运输公司将车辆挂靠于中等规模的货代公司和大型的卡车运输公司,并从那里获得运输合同;第三种就是卡车运输公司从货物运输中介或网上获得运输合同。
企业联合体实现组织化
德国道路货物运输的组织化程度较高,主要体现在物流生产的高度社会合作化、专业化和工业化,其中货代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国的货代公司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能够提供仓储、中转、运输以及增值(如理货、包装、预装配、呼叫中心、回程货物处理、价格标签等)服务,主要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在道路货物运输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0%的货代公司从事零担运输,20%从事包裹运输,70%的企业从事国际货物运输。其发展趋势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从1985年的33人一直增加到现在的64人。自备运输车辆的企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目前为58%。
另外,德国货代企业日益走向协作化。由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德国货物运输市场的自由化,加上燃料价格升高,运输成本提高,以及欧洲东扩,因而德国货物运输竞争日益激烈。为拓宽运输服务网络、有效利用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货代公司走向了联合。联合的方式有多种,有紧密型的(如参股),有松散型的(如通过签定合同建立合作关系,而各个企业又相对独立,经营仍然比较灵活),另外还有交费式,通过缴纳年费参加于一个大的联合体。
目前,德国有35个货代公司联合体,平均每个合作体有32个合作企业,分布在德国或整个欧洲。这些联合体主要从事零担、包裹与快递以及专业化运输(如汽车、自行车、药品、生活用品等)。这些联合体在物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德国2005年物流企业前40强中就有6个是这种联合体。
多式联运“受宠”
多式联运是德国物流企业采取的一种主要运输手段,其比例大约为67%,特别是许多大型物流企业,非常重视采用多式联运。德国多式联运的特点有:
基础设施完善
由于德国政府的财政支持(为货运中转站提供85%的基础建设资金,以及运营推动资金,以减少第一年的亏损),德国在港口、城市工业区、物流园区等地拥有大量的货运中转站,为多式联运提供了便利。例如德国物流园区内基本上建有多式联运中转站,其中一半由德国政府投资建设,企业经营,德国公铁货运中转有限公司就运营着近30个货运中转站,而德国这类公司一共有8个。
积极政策支持
例如:联运的重载货车的载重量可以达到44吨(单独一种运输方式的重载汽车装载量限重为40吨),免收税费,减少燃油税;减少养路费,可以在节假日运输等。
完善标准体系
在德国关于多式联运的标准共有33个,包括国际标准、欧洲标准和德国工业标准。例如标准欧洲托盘(1200×800),转换桥(相当于集装箱,长7.2米,宽2.4米)可以放18个欧洲标准托盘,鞍式挂车(长13.2米,宽2.4米)可以放33个欧洲标准托盘。同时转换桥和鞍式拖车适用于铁路运输,使多式联运成为可能,也更加方便。(作者单位: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视窗:德国物流业2007年产值超过2000亿欧元,位列经贸和汽车工业之后,排在第三位。德国物流业作为世界物流佼佼者,采取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通过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坚持“社会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市场的竞争有序和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