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出去战略上,还要进一步开阔思路,为企业走出去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一是政府不要包办干预,而要让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体;二是对走出去企业不设限制,除了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性质企业都可以走出去;三是对企业商务活动的出境审批要简化,外商到我们这里可以做到早至夕返,而我们出国从申请到批准起码要一个星期,人走出去都这么难,企业产品怎么出得去?这个问题一定要抓紧解决。
为了更好地落实江苏省“十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我省计委、经委的几位同志到广东、浙江两省专门就经济国际化问题进行了学习、考察。在两省期间,考察组成员沿途所到广州、深圳、珠海、温州、宁波等地,看到人气兴旺,欣欣向荣;在深圳机场、蛇口口岸,外商众多,出入频繁;在珠海拱北口岸,购物、观光的香港、澳门居民络绎不绝;温州各大银行的外币储蓄场面红火……这些景象令人比较真切地感受到了经济国际化、现代化的气息,给我们一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总的感到,两省近年来发展很快,确实变化很大。
一、广东、浙江推进经济国际化的经验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浙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不争论,重实干,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条件,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特别值得我省借鉴的有这么几条:
1、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推进生产国际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依靠外向型经济带动,开展“三来一补”,发展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广东进一步把握好跨国公司在全球资源配置的新趋势,开始提高对外引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发展档次更高、规模更大的加工产业,使加工贸易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从简单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从受托加工向自营加工、自主开发转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初步建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等多种行业的国际性加工制造基地。到1999年底,广东的外商投资企业已接近6万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000亿美元,均居全国首位。经济外向度的提高,不仅使广东引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分工中,提升了自己的产业结构,密切了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2、依靠推进“两个创新”,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的实力和活力。体制创新是两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共同特色。多年来,广东、浙江两省放手发展“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各自形成了开放经济优势和私营经济优势。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经济占到整个经济比重的80%,浙江温州等地的个体、私营经济成份也达到一半以上。特别是近年来,两省的混合经济迅速兴起,这种经济集多种所有制之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种体制、机制优势,使两省经济充满活力,更容易实现与国际市场、国际经济的接轨。
与此同时,广东、浙江两省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近年来,广东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很快,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连年增长。1999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113.8亿美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48%。目前广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出口基地,鉴于这个优势,美国朗讯科技公司准备与广东联合建立以广州为中心的光子产业带,即“广东光谷”,一旦这个项目成功,将要产生的经济科技能量真是难以估计!
浙江省在技术创新上,重点立足于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他们依靠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仅加快了纺织丝绸、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的改造,而且促进了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如绍兴的500多家纺织、印染企业有一半通过合资,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近2万台,开发生产出各种新型高档面料,在实现进口替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
3、加快实现城市功能国际化,发挥中心城市对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广东、浙江两省的城市化发展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以现代化空港、海港为主枢纽,以高速公路、铁路和集装箱远洋运输为主骨架,构建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二是以金融、商贸、旅游、信息等产业为主体,完善城市现代服务功能体系。不断增强的城市国际化功能,使中心城市对外辐射、带动效应日趋显著,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1999年广州、深圳的GDP加起来达3500亿元,占到广东全省的40%;浙江杭州、温州、宁波、台州的经济总量也占全省总量的一大半。在以广州为中心的方圆200公里范围内,建成了一条电子信息产业带和多种工业门类制造基地,深圳特区形成了海陆空全方位的口岸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及全球第15大集装箱港口。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加速了区域经济合作。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的杭、嘉、湖经济金三角和甬、温、台沿海经济区,成为招商引资的热土,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积极探索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开辟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领域。广东、浙江两省在“走出去”方面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一些比较有效的立足点和实现途径:一是大公司、大集团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目前广东有30多家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如“科龙”在日本、“康佳”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研发中心。二是优势企业在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带料加工贸易业务。如广东“格力”在巴西、“TCL”在俄罗斯、浙江“维科”在泰国开办了分厂,输出技术、设备和管理人员,生产效益和市场前景都很好。三是在境外兴建市场、商城,把省内产品带出去。这是浙江人发挥创造市场本领走出去的一大特色。规模比较大的是“雅戈尔”在巴西、非洲贝宁分别建了宁波国际商城,省内有78家轻工企业在那里设摊销售,1999年仅维科集团一家在贝宁的销售额就达4000万元左右。尝到甜头的“雅戈尔”准备再投资4亿元,在中东和墨西哥各建1座大型商城。浙江还针对私营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无需政府监管的特点,采取优惠奖励政策,让有优势的私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三、借鉴广东、浙江经验,加快推进我省经济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我们江苏省的开放型经济经过多年发展,总体实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对比兄弟省份的经验,我省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必须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认真研究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结合这次考察,我们感到今后推进我省经济国际化,必须眼光看长远些,措施更扎实些,具体有这么几点建议:
1、把握宏观经济发展大趋势,科学制定经济国际化战略规划。今后5—10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层出不穷,跨国公司争夺世界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网络经济的迅速兴起,也将在经贸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会面临更加开放的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我省制定经济国际化的“十五”规划,要尽可能考虑这些背景和趋势,以更加开放、动态的思维研究应对策略。在制定“十五”规划前,除了要做好省内、国内情况的调查研究外,还要有针对性地研究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其他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知已知彼,才能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
2、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两个创新,争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对外开放步子快不快,主要取决于思想解放不解放。解放思想落实在开放型经济中,就是要看能不能在两个创新上寻求突破,这是推进我省经济国际化的根本动力。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基础较好,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别是技术力量、人才资源有比较优势。我省与广东、浙江比,主要的差距还在体制、机制上。体制、机制单一、老化,经济发展就缺乏活力和后劲,而不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我们只有结合自己的有利条件,充分汲取广东、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快发展外资经济、私营经济和混合经济成份,才能进一步挖掘、释放发展潜力,使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3、在做好对外开放“引进来”工作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到目前的水平,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时机和条件。根据广东和浙江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选择“走出去”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选择技术成熟、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贸易,抢占更多的国际市场;二是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到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三是发挥我省建筑、化工设计建设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大力拓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业务;四是有重点地在境外兴办市场并利用浙江在国外的大型商城,带动省内产品出口;五是组织几个经贸小组,分别常驻美洲、非洲、欧洲等地区,专门了解当地的市场信息,熟悉他们的法律制度和投资、经贸规则程序等,为省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等服务。
在走出去战略上,还要进一步开阔思路,为企业走出去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一是政府不要包办干预,而要让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体;二是对走出去企业不设限制,除了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性质企业都可以走出去;三是对企业商务活动的出境审批要简化,外商到我们这里可以做到早至夕返,而我们出国从申请到批准起码要一个星期,人走出去都这么难,企业产品怎么出得去?这个问题一定要抓紧解决。
4、激活资本功能,加快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也将越来越开放。资本的本能特点是敢冒风险,不断追逐更高的价值。推进经济国际化,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并发挥资本的功能,营造合理流动的资本市场环境。首先是政府要做好资本市场的组织者,我省可借鉴广东的做法,以财政投入为基础,引导吸收社会资本参加,组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公司”,为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流动资金提供贷款担保。其次,各种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要树立风险投资意识,主动跟踪、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如果不培养风险经营的本领,等外资银行来把这些“利源”拿去了,我们的银行就更加被动了。再次,优势企业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本经营的能力。除了可以争取在国内上市,还可以到境外上市或收购别人的上市公司。这是我们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5、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构筑江苏经济国际化的人才高地。推进经济国际化,没有国际化的人才是不行的。我省的人才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近几年来也流失了不少。广东、浙江的有一些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许多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都是从江苏跳槽过去的。经济、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制定经济国际化的人才战略,至少在三个方面要有所突破:一是加快培养建立自己的核心人才队伍。加入世贸组织后,除了技术创新人才,国际贸易、法律、管理以及资本经营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会更大,我们要有充分的人才储备。二是面向海外中国留学生等人才群体,吸收、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既鼓励他们回来创业,也借助他们的智力支持,争取形成一支为我省开放型经济效力的“海外兵团”。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使江苏成为优秀人才建功立业的一方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