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
(一)准则体系比较
新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在准则层次上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基本准则,建立了会计概念框架,起纲领性作用;第二层次是具体准则,规范各项业务;第三层次是应用指南,解决操作性问题。在准则类别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遍适用的一般业务准则,如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等;第二类是针对特殊行业或特殊业务准则,如金融工具、股份支付等;第三类是专门规范财务报告问题的报告准则,如合并财务报表等;在准则项目上,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的17项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9项准则,覆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
新准则体系基本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蓝本构建,两者相比,在体系安排及条目和名称上基本相同,整体上可以一一对应,其中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特色,将有些内容在新准则中进行了分拆或合并,如:将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分拆,其中涉及终止确认的内容单独列为CAS23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会计的内容单独列为CAS24套期保值;债务重组的内容单独列为CAS12债务重组。
(二)准则实质比较
新会计准则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在会计目标上,从以满足政府需要为主转为以满足投资者需要为主;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上,从强调内部使用转为公开披露;在会计选择上,从政府宏观选择为主转为企业微观选择为主;在会计与税务的关系上,从会计准则服从于税务法规转为会计准则与税务法规适当分离;在会计要素定义上,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会计计量上,既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又引入了公允价值。
中国准则和国际准则制订机构都认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但两者在极少数问题上尚存在差异,包括: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及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这些问题,将是今后趋同过程中要重点沟通和解决的。
(三)金融准则分析
新准则的实施为建立完全竞争的金融市场搭建了国际化的制度平台。新准则中针对银行业的主要是四个金融工具准则,即:
CA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CAS23金融资产转移
CAS24套期保值
CAS37金融工具列报
上述准则基本复制了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后的39号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第7号,而IAS39和IFRS7是根据国际发达成熟的金融市场制订的,可以说我国金融工具的准则走在了金融市场发展的前面,顺应了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日益复杂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挑战。
新准则对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按交易目的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
二是对交易类资产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按市价反映其经济价值,并将市价波动立即确认为损益;
三是按现金流折现法对贷款等资产逐笔计提减值准备;
四是原属表外业务的衍生工具纳入表内反映;
五是对于金融工具的合约内容、风险管理等非财务信息要进行充分披露。
这些都要求金融机构的会计管理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市场信息、完善的风险管理、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基础上。
二、开发银行执行准则的适用性分析
鉴于执行准则的条件与成本,目前会计准则仅要求上市公司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准则发布会上表示要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情况,力争在2008年底之前全面执行。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金融化程度大幅提高的环境下,将从完全的国家账户转向国家账户与银行账户分账经营的模式,并可能以银行账户为主,其面临的主要客户群已拟实施新准则。在这种情况下,开发银行研究并执行新准则体系成为必然。
(一)制度建设方面
近年来,外部经济环境已将开发银行推入了充分竞争的市场,开发银行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调整面对,经过历次信贷改革,已在竞争中取得了市场份额,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致力于金融市场改革,通过管理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成为贷款二级市场的领军者,在这些市场化业务的开拓中,陈元行长一开始就要求引入国际会计准则,使业务运作、会计政策选择、信息披露国际化。新会计准则发布后,我国大中型银行都将执行,它们既是开发银行主要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将促使开发银行使用同样的商业语言即会计准则。另外,大部分央企是开发银行重要的贷款客户,如央企在2008年前执行新准则,开发银行从贷款评审和信贷管理的角度也必须对新准则进行深入研究。
(二)风险管理方面 相对于传统会计,新准则引入的金融工具分类、公允价值计量等都是全新内容,会计报表不再象历史成本法下那样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市场时好时坏地波动。为尽量避免大起大伏,对资产负债及其风险的管理、计量和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
1.证券投资组合管理。新准则关于金融资产四分类中,需要银行进行判断和管理的是投资分类,因为投资可按意图分为交易类和持有到期类,前者以公允价值计量,市价波动立即确认为损益,后者以摊余成本计量,价值相对稳定,可提取减值准备,且新准则要求不能将归为持有到期的债券随意出售。对此,银行在进行证券投资组合管理时必须在保持流动性时同时要避免市场风险的影响。目前,开发银行投资产品中,由于占比较少,对于这些投资性资产,无论如何分类可能对开发银行整体损益影响不大,但从部门考核或产品考核的角度,要加强管理、科学分类。
2.贷款利率管理。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深化,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交易类资产负债的市价波动将加大,即使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由于大部分是浮动利率,其账面价值和利息收入也将受到利率变动影响。所以,在利率市场化后,资产负债管理要重点研究贷款如何定价,如何设定利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