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 [平装]

2013-12-28 
编辑推荐《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由台湾胡适纪念馆主任潘光哲先生编辑,胡适先生所著。《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以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 [平装] 去商家看看
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 [平装] 去商家看看

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 [平装]

编辑推荐

《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由台湾胡适纪念馆主任潘光哲先生编辑,胡适先生所著。《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以胡适的思想关怀为主题,分三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精选当年具有广泛影响的原作十九篇,以当年文章回应当今时代主题。

作者简介

胡适(适之,1891-1962),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也始终坚持宏扬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辍,影响深远。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大校长及“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不幸猝逝于台北。
潘光哲,笔名彭广泽,男,1965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2000年),曾任台大历史系兼任讲师(1992~199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约聘研究助理(1995~2001)、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访问学者(2007~2008)。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胡适纪念馆主任。专业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史与当代台湾史。编著有《华盛顿在中国:制作“国父”》(台北:三民书局,2006)、《“天方夜谭”中研院:现代学术社群史话》(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简体字版:《何妨是书生:一个现代学术社群的故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与《容忍与自由:胡适思想精选》(台北:南方家园文化公司,2009)等专书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序:要把金针度与人
编辑说明:打开胡适思想世界的第一扇窗
卷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新思潮的意义
杜威先生与中国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卷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
胡适致陈独秀
自由主义是什么?
人权与约法
从民主与独裁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政治信仰
陈独秀最后对于民主政治的见解序
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
容忍与自由

卷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
易卜生主义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
为学生运动进一言
贞操问题
胡适年表
延伸书目
附录:“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胡适研究”前景的一些反思(潘光哲)
编辑后记:我的“胡适阅读史”:被阉割的“五四火种”在台湾(潘光哲)

序言

要把金针度与人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适纪念馆(以下简称胡适纪念
馆),位于台北市南港区,初建于一九六二年,迭经兴革,屹立无间,始
终是海内外纪念与研究一代哲人胡适的最重要殿堂。
胡适纪念馆是缅怀纪念胡适的天地。胡适纪念馆由三大部分构
成:一为台北南港胡适故居,是他在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间在台湾
担任中研院院长的住宅;故居的建筑、廊道、摆设等格局,大体上仍保
持胡适生前起居生活的原有风貌。二为陈列室,由美国美亚保险公司
史带(C.V.Starr)先生捐赠,建造于一九六四年。陈列室以“常设展
区”展示胡适的著作、手稿、照片、遗物与纪念物,播放纪录片等;又设
有“特展区”,专题介绍胡适生命世界的轨迹,不定期更换主题。三为
胡适墓园与胡适公园。进入胡适公园,依丘阜拾级而上,即至墓园,曲
径浓荫,深有山林幽静景致。瞻仰凭吊之余,另有游观登临之胜。凡
仰慕怀念胡适或有所兴趣的朋友,胡适纪念馆是必到参访的园地。胡
适纪念馆必将继续努力,让来访的朋友享受感性与知性兼具的感动,
流连而忘返。
胡适纪念馆也是研究胡适生平事迹和思想的基地。胡适纪念馆
得天独厚,收藏胡适的资料(特别是晚年部分),举世无双。曾经亲临
胡适纪念馆,利用馆藏资料进行研究的学者,遍布寰宇。胡适纪念馆
现在已经向全世界公开开放“胡适档案检索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
研究者不必亲临现场,经过简单的申请手续,进行在线检索系统查诃,
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与研究相关的原始资料。而且,经过前贤费心
耗神,整理编纂,并与民问出版机构通力合作,胡适纪念馆主持或协助
出版的资料成果,有口皆碑。举凡《胡适手稿》十册、《胡适作品集》卅
七册、《胡适的日记(手稿本)》十八册、《胡适日记全集》十册、《胡
适英
文文存》三册、《胡适未刊英文遗稿》、《不思量自难忘:胡适给韦莲司
的信》、《论学谈诗二十年——胡适杨联升往来书札》、《万山不许一溪
奔——胡适雷震来往书信选集》、《远路不须愁日暮:胡适晚年身影》等

美不胜收。这些资料与出版品,都为开拓“胡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促
成“胡适研究”的天地绽放灿烂的花朵,供应了无穷的动力。在“胡适研
究”的领域里,胡适纪念馆愿意持续向研究者提供服务,扮演好应尽的角
色。
胡适纪念馆还应该是将胡适象征的意义发扬光大,使之得以经过
批判继承而可历久弥新的助力。在华人世界里,环绕着胡适的话题,
从来不曾间断,代表着胡适永远是人们感兴趣的人物。“胡适研究”的
学术成果,更是佳作频出,蔚为显学,彰显了胡适必然是理解历史趋向
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说,在瞻望未来进程的时候,胡适的生命旅程
与思想世界,无论成败得失,都是我们永不枯竭的“思想资源”。那么,
因应时代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胡适研究”的成果,持续推陈出新,让胡
适在历史长河里贡献过的心血,可以散发永恒的光芒,能够刺激无限
的反省,胡适纪念馆自然责无旁贷。基于这样的信念,这部《容忍与自
由——胡适思想精选》,就是我们谨以敬怀之心,实现这样的责任,推
动进行的第一步尝试。
胡适毕生著述不辍,遗存的文字财富超过千万,实非一般读者可
以问津通览。挑选精华之作,汇为一编,导引初学读者略窥其间美富,
进而体会吟咏其旨趣,承继宏扬其精神,批判转化其遗产,是胡适自己
已经做过的事业,一九三○年问世的《胡适文选》,正是其例。在此之
后,类似的著作,层出不穷,始终是文化出版界的热门主题。本书借鉴
既有的成果,企望有所突破,自呈特色。在卷帙浩繁的胡适著述里,本
书以胡适的思想关怀为主题,尽量避免纯粹学术理论的作品,精选犹
然深具现实意义并可激发思考的原著十九篇,以期提供多样角度的认
知。本书的选文,基本上也力求依据最原始的资料版本刊印,以免贻
误读者。本书尝试与众不同,选文附刊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并在每篇
选文内设计“解题”与“延伸阅读”两个单元,书末并另附“进修书目”
一篇,以期有助于初学读者的理解和掌握。“解题”部分,摘述各文论
说主旨,解释相关的时代或思想脉络,偶作简要评论。“延伸阅读”单
元则举引相关文献,或举列胡适其他原著,以便读者得以再登堂人室;
读者于研读胡适原著之后,倘若意欲更为深入认识相关历史场景或思
想脉络,可就各文举列之研究成果,按图索骥,继续追查考究,或可广
增识见,或可开展研究。“进修书目”一篇,精要举列胡适的著作与史
料、研究胡适的著作以及与胡适相关的网站,从初学读者的角度撰写
按语,简单介绍各种文献资料的价值和贡献,有心进入胡适的生命与
思想世界的初学朋友,或可依序而进,不至无可依傍,无所归向。“要
把金针度与人”,是胡适独创并力行不辍的心得。本书的选编,正是师
法其意的结果。是否成功,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教。
岁月悠悠,浪起潮落,胡适的时代已远,胡适的墓木已拱。只是,
作为“人”的永恒问题与现实的挑战,则仍无或已时;自由、民主与科学
这些理想的内涵意义与落实途径,始终有待思索实践。胡适期待的理
想世界,和我们的梦想处境,不可能一成不变;胡适响应自己时代问题
的解答,自然也不会是我们面对自身现实的万灵丹药。胡适的遗泽所
在,不是提供了解决人生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设定了突越生命困境
的金科玉律。相对地,叩问追索胡适多彩多姿的生命历程,体验品味
胡适独特鲜明的精神遗产,总有“功不唐捐”的结果。正如胡适说过
的:“播了种一定会有收获,用了力决不至于白费。”关心思考自己与群
体命运和将来的朋友,通过理解胡适,应该能够借以知晓前此历史发
展的轨迹,建立现实批判反思的基本能力,从而找寻可供抉择的方向,
建构理想的未来。希望本书的选编、内容设计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指引
介绍,可以帮助读者开始认识和理解这位影响深远的一代哲人。如果
本书能够引起读者对胡适更浓郁的兴味,进入胡适丰富多样的生命世
界,必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适纪念馆主任潘光哲敬序
二○○九年五月四日

后记

我的“胡适阅读史”:被阉割的“五四火种”在台湾
自从渐渐地不需要仰赖注音符号就可以读书阅报以来,父亲的书
架,便是我开始进行探险的天地。那正是一九七。年代初期台湾离开
联合国的时候,身为职业军人的他,放在那里最多的,或是“国防部”编
印的《处变不惊庄敬自强史例》之类的书,都是白色封面的精装本;或是
国民党中央党部编印的《中央月刊》,花花绿绿的封面,每个月各不相
同。这些书的基调,千篇一律,外加不认识的字实在太多了,读没多久,
就觉得乏味之至。意外的是,胡适的《四十自述》与冯爱群编的《胡适之
先生纪念集》,居然与国民党党国体制的那堆宣传品夹杂在一起。前者
是台南大东书局的版本(现在看来,当然是部盗版书),后者是台北学生
书局出版的。两部书的出版时间与父亲题写在内页的收藏时间,都是
一九六二年三月,恰是胡适去世后的一个月,台湾追悼胡适的情绪最为
热烈的时候。显然,一介军人的父亲,也受到这波热烈的感染。这两部
书的封面装帧,绝不出色,本来难能吸引幼童的目光,它们是无可选择
之后的最后选择。不过,意外发现之后,它们成为《国语日报》与《王子
杂志》等儿童读物之外,最能吸引自己的书本。
刚捧起《四十自述》的我,最初根本不知道胡适的本名“嗣糜”和他
的二哥“嗣柜”、三哥“嗣桎”究竟该怎么念。胡适注记了“糜字音门”

可是,“嗣”、“柜”与“栖”呢?非知道不可的冲动,让我从摸索里学
会了
查《辞源》的本事。知道答案之后,自然越查越起劲,越读越过瘾。等到
被允许单独出门去逛号称“书街”的台北重庆南路,在众多书店里寻觅
胡适的书,是自己的“第一志愿”。那套得到胡适授权,由远东图书公司
出版的四大卷《胡适文存》,是在那家书店里发现的,已不复记得,却永
远忘不了,那是我第一次享受到找书觅书居然“美梦成真”的快乐滋味。
只是,快乐之后,马上就是痛苦了。那不是家里买得起也愿意买给孩子
的书;眷村和小学里都没有图书馆,这套书无从借起。可怜那时我也不
晓得有公立图书馆可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好奇;只好有空就去书店里“站
岗”,企图毕其全功。然而,胡适的文字再怎么浅显易懂,不可能是小学
生站在书店里看得完,而且全部都看得懂的。只有再三翻读《四十自
述》这两部书,聊以藉慰。小学毕业典礼上颁发的台北市“市长奖”奖
品,会是一套《胡适文存》吗?一直是我的幻想。当然,这两样我都没拿
到。
初中时代,国文课本选录了胡适的《我的母亲》,出自我早已读过的
《四十自述》。然而,那三年却是绝对不容许人喘气找胡适来看的时候。
等到一九八○年夏天高中联考结束,开始暑期打工,拿到工钱的第一件
事,就是骑脚踏车去当时还位于台北光华商场旁的水准书局,买了一套
与远东版内容一模一样却未署出版者的《胡适文存》。同样是远东出版
的,《胡适文存》的售价为什么比梁实秋编的高中英汉辞典贵那么多,是
我那时最大的好奇之一;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买盗版的本子。同一时
候,李敖突然“复出江湖”,他的《胡适研究》与《胡适评传》由远景出

公司新版上市,轰动一时。将《胡适文存》与这两部书合并而观,不仅引
起我探寻李敖其人其书的“前史”的兴趣,他指责远东版《胡适文存》的
错误和删节部分,更指示提醒了我,在旧书摊寻觅《文星》和《自由中国

之外,也得留心有没有“原版”的《胡适文存》。前面两种杂志与《文星
丛刊》乃至于柏杨、钱穆、徐复观与殷海光,都找到了不少,后者则从来
不见“庐山真面目”。沉迷于旧书摊(以及棒球场)的代价是沉重的,一
定得补考才能升级的命运,让父亲气得说要把我辛苦找到的李敖和柏
杨的书,统统都烧掉。还好,参加全国作文比赛拿名得奖的成绩和那堆
胡适的书,成了“挡箭牌”,他老人家终究没有付诸行动,也逼得我把心
非放回准备大学联考上不可。
始终挂念的“原版”《胡适文存》的本来内容,一直要到一九八六年
当远流出版公司得到胡适纪念馆的授权,推出壮观的三十七册的《胡适
作品集》之际,方始知晓。已经是大学生的我,读过胡适秘书胡颂平先
生编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十大册以及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张
忠栋先生的《胡适从“努力”到“新月”的政治言论》一文,早就知道了
《人权论集》的存在。所以,我更好奇的是,胡适在这部书里究竟是怎么
批判国民党的?好不容易,辗转从张忠栋先生那里得到《人权论集》的
影印本,总算满足了我的好奇;它更一度是我揣摩再三学习撰写政论文
字的蓝本。
原来,李敖批判远东版《胡适文存》删节的,主要是胡适发表在《努
力周报》的政论文字的部分,其中颇多对孙中山的“不敬”之语,甚至于
对孙中山和陈炯明间的冲突纠纷,胡适更是站在肯定后者的立场上。
当台湾对这段历史的诠释,以孙中山之“是”为“是”,以孙中山之“非

为“非”,称之曰“陈炯明叛变”的时候,要在台湾再度出版《胡适文存
》,
他当年的政论意见,绝对“不合时宜”,非删不可。只是,谁都料想不到

动手“阉割”《胡适文存》的,居然是胡适本人。直到远流版的《胡适作
品集》,终于才“还它一个本来面目”。然而,胡适在《人权论集》里对

民党的批判,更为激烈,批判的矛头,更直接指向蒋介石。所以,在台湾
总统还姓蒋的时代,远流即使可以“勇敢”地出版《胡适作品集》,却绝

再版《人权论集》的“勇气”。至于《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也只选
录《人权论集》的《序》,却未可录其全文,自然都可以理解。我能读到
《人权论集》的影印本,已经是桩“福气”了。
大江总是向东奔流的。从一九八○年代末期起,台湾政治上的一
切禁忌,被怒不可遏的社会力“冲决网罗”,认识胡适全貌的可能性,也
不例外。特别是,张忠栋先生在一九八七年将他的《胡适从“努力”到
“新月”的政治言论》及其他文章汇为《胡适五论》,以这部书的出版为
标志,胡适独特的生命旅程,从此不再是重重谜雾笼罩的历史命题。张
先生的这部《胡适五论》,以严谨的学术规范为基础,秉史家如椽之笔,
直书无忌,尽可能精确地书写过往岁月的纪录,既揭穿党国威权体制一
贯“英明伟大”的真相,也像是万马皆喑的时代里的正义之声。可以说,
在“胡适研究”的“复兴”浪潮里,张先生的研究成果,实位居新起浪头

第一波。以胡适的生命史为对象,让人能够贪婪阅读各种文献,窥视其
间无限风彩,并且得到跳脱出政治神话囚笼的思想刺激的时代,终于降
临。诸如《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的影印出版,以及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三大册的简体字本的《胡适来往书信选》等相关文献资料,在台湾的大
量出土与流通,阅读胡适,根本不再需要寻寻觅觅了。思想观念的禁区
不复存在,研究胡适,可以自由自在地开展漫无边际的“知识探险”活
动。当然,自由研究阅读胡适,与发扬实践胡适思想,是两回事。像胡
适这样的自由主义者翘望以待的理想生活世界,仍是征途漫漫。
胡适作为“五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又归骨埋骸于台湾,在台湾传
递“五四火种”的起跑者,他自是当之为愧。因此,胡适的各种著作,始
终在台湾出版不辍,亦且盗版连连,正展现了胡适的吸引力。可是,现
实政治却压制了人们对于胡适的认识与理解,“五四火种”在台湾的薪
传空间,也逃脱不了党国体制“魔掌”的控制。我的“胡适阅读史”,从

版书读到影印本,再读到经过授权的“合法版本”,而后又收集到来自大
陆的各种简体字本,既展现了胡适在台湾流传轨迹的一个面向,多少也
是台湾转变的象征。
当下台湾处境里的读者,不必品尝寻觅胡适的辛苦历程。然而,人
们可能面对的问题,不是去那里才能读到胡适,而是描说胡适爱情世界
的书更为流行的时候,除了“消遣”之外,为什么要读胡适。举例来说,
对“统独”、“蓝绿”等让人好似困惑难决的问题,胡适那里自然找不到

截了当的答案。只是,在20世纪的华人历史舞台上,占据一个枢纽位
置并自称为自由主义者的胡适,碰到的困难抉择,绝对不比我们少。胡
适的抉择,叫好拍掌的响应,固然声振一时;批判詈骂的声浪,也是响彻
云霄。胡适面对时代潮流与现实环境作出的选择,为什么“有所为”,
“有所不为”,应该都有可供思考的借鉴意义;胡适作出抉择后的复杂心
情及其历史结果,还值得细细地品味反省。在“爆料文化”主宰台湾的
公共论坛,以“名嘴”的是非为是非不容讨论辩难的此际,胡适期望“我
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
的见解的度量”,胡适主张不要“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
应当犹具相当的启发意义。
在台湾已不再是被阉割的“五四火种”,还能传薪不已吗?重新阅
读胡适,应该会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一道路径罢。
奉命负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适纪念馆的行政业务以
来,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如何将胡适的精神遗产,传承转化,成为我们
持续共享的财富;怎样让年轻朋友不必再走上一趟苦苦寻觅胡适的历
程,让阅读胡适成为思想的享受,使胡适是思考现实的可能动力之一,
始终缠绕我心。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体会为基础,呈现一愚之见,纂辑
这部小书,是实现这份信念的初步尝试。对胡适有兴趣的青年朋友,如
果能够以本书作为开始阅读胡适的起点,进而得着些许益处,必将是个
人最大的荣幸。
编辑本书的原始构想和创意,得到了文化总会杨渡秘书长的热心
指教和支持,终可落实,谨此特别表示谢意。胡适纪念馆管理委员会的
诸位前辈:陈永发、谢国兴、黄克武、杨翠华、翟志成与陈仪深等教授,

供馆务运作的睿见,赞助本书的纂辑,亦应特致谢悃。郑凤凰、许惠文、
庄茹兰、苏育琇、李文仁及张家玲等胡适纪念馆同仁,同心协力支持本
书的编辑工作,特别是郑凤凰女士总其烦琐,均应铭志其劳,并表谢意。
本书正体字版的出版者:南方家园出版社的刘子华、洪于雯对本书的制
作完成,其功更不可忘。承北京法律出版社之盛意,推出本书简体字
版,编者稍有增埔易改,基本样态,则一仍其旧。一切谬失,自仍由编者
负责。
潘光哲谨志
二○○九年五月四日,初稿
二○一○年二月廿八日,再稿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我们回想到我们三十年前在村学堂读书的时候,每年开学是要向孔夫子叩头礼拜的;每天放学,拿了先生批点过的习字,是要向中堂(不一定有孔子像)拜揖然后回家的。至今回想起来,那个时代的人情风尚也未见得比现在高多少。在许多方面,我们还可以确定的说:“最近二十年”比那个拜孔夫子的时代高明的多多了。这二、三十年中,我们废除了三千年的太监,一千年的小脚,六百年的八股,四、五百年的男娼,五千年的酷刑,这都没有借重孔子的力量。八月廿七那一天汪精卫先生在中央党部演说,也指出“孔子没有反对纳妾,没有反对蓄奴婢;如今呢,纳妾蓄奴婢,虐待之固是罪恶,善待之亦是罪恶,根本纳妾蓄奴婢便是罪恶”。汪先生的解说是:“仁是万古不易的,而仁的内容与条件是与时俱进的。”这样的解说毕竟不能抹煞历史的事实。事实是“最近”几年中,丝毫没有借重孔夫子,而我们的道德观念已进化到承认“根本纳妾蓄奴婢便是罪恶”了。
平心说来,“最近二十年”是中国进步最速的时代;无论在智识上,道德上,国民精神上,国民人格上,社会风俗上,政治组织上,民族自信力上,这二十年的进步都可以说是超越以前的任何时代。这时期中自然也有不少的怪现状的暴露,劣根性的表现,然而种种缺陷都不能减损这二十年的总进步的净赢余。这里不是我们专论这个大问题的地方。但我们可以指出这个总进步的几个大项目:
第一,帝制的推翻,而几千年托庇在专制帝王之下的城狐社鼠——一切妃嫔,太监,贵胄,吏胥,捐纳——都跟着倒了。
第二,教育的革新。浅见的人在今日还攻击新教育的失败,但他们若平心想想旧教育是些什么东西,有些什么东西,就可以明白这二、三十年的新教育,无论在量上或质上都比三十年前进步至少千百倍了。

喜欢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