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企管 >

公司的力量(薛金福著)(1)

2012-10-19 
《公司的力量》是中央电视台2009年度启动摄制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8月23日起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开始隆重播出。这就是央视联手金蝶软件打造的、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公司的力量(薛金福著) 去商家看看
公司的力量(薛金福著) 去商家看看

公司的力量(中国篇) [平装]

编辑推荐

《公司的力量(中国篇)》编辑推荐:1.央视大型纪录片、2010年畅销书《公司的力量》三部曲之二,《公司的力量》是2010年大畅销书,公司来了,中国变了。数百幅珍贵的照片、名家深度解析,一部中国公司的群像。
2.恢弘的史诗,一部中国公司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公司出现之始,干掉了满清王朝;公司发展之中,断送了蒋家王朝。计划经济时代消灭了公司,新中国一穷二白;改革开放中,公司让中国旧貌换新颜。近代史也是中国公司的历史,公司的力量推动历史的发展!
3.公司诠释政治,公司博弈政府,讲政治先讲公司
公司颠覆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公司改进狭隘的苏联经验;公司教会政府如何对待公司。懂现代政治,先要懂公司。

媒体推荐

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清政府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 薛福成
有钱的中国人可能在他们的家里被逮捕,或者在马路上神秘地失踪……大富翁竟被当作‘共产党员’遭到逮捕!……据估计,蒋介石用这种手段共筹集到50万美元资金,近代上海在任何政权下都不曾经历过这样的恐怖统治。
——澳大利亚观察家 查普曼
历史上可能也没有一个人口这么多的大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从东亚病夫变成一个推动世界经济前进的重要力量。其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企业 ,因为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未来在中国,无论是要完成GDP改革,还是要建立创新型国家,都离不开市场的力量,离不开公司的力量。政府要做的就是帮助市场更有效的运作,企业家帮助公司更好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技术的进步。
——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张维迎
我认为,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蒙代尔

作者简介

薛金福,企业经营管理研究者、深圳金海湾咨询公司咨询师。著有《中国式营销》、《商业的逻辑——价值网模式》等。在《哈佛商业评论》、《现代商业银行》、《成功经理人》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
詹志方,深圳金海湾咨询公司研究员、商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系做博士后研究。著有《中国式营销》、《商业的逻辑——价值网模式》等。

目录

序言
引子 西风东渐
1.猎富时代,屈辱中国
2.公司:坚船利炮的动力
第一章 实业救国
1.受命于危难:洋务运动
2.被动的市场与历史的暗流
3.国家的命运与公司的力量
启示录:弱政府大市场的野蛮生长
第二章 黄金岁月
1.辛亥炮火打开市场之门
2.民族企业高奏凯歌
3.“兵战之外的商战”
4.文明进程的幕后推手
5.最惨痛的交易
启示录:挥之不去的政治情结
第三章 沧海横流
1.危机与被收编
2.官僚资本家豪取强夺
3.抗战与大撤退
4.经济沦陷与败走台湾
启示录:选择“大炮”还是“黄油”
第四章 计划!计划!
1.经济战争与公私合营
2.计划“埋葬”市场
3.“文革”中的失去
启示录:公司的意识形态
第五章 春天故事
1.星星之火融化坚冰
2.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
3.改革巨变与“倒春寒”
启示录:中国商人的“微力量”
第六章 本土雄心
1.“我们下海吧!”
2. 狂欢中野蛮生长
3.冲破藩篱,破茧成蝶
4.“黑马”崛起,肆虐狂奔
5.豪强并起,群雄逐鹿
启示录:公司化的力量
第七章 中国制造
1.立足实际,制造起步
2.隐形冠军,中国脊梁
3.世界工厂,转型转型
启示录:前后工业时代的中国制造
第八章 国退民进
1.放权与分权的改革错觉
2.股改中“国退民进”
3.阵痛中走向世界
启示录:国企改革不仅仅是明晰产权
第九章 发展之痛
1.经营战略之困
2.“家天下”之伤
3.法制伦理之殇
4.社会转型之痛
启示录:警惕“中国式失败”
第十章 凤凰涅槃
1.大浪淘沙,凤凰涅槃
2.信息时代,一飞冲天
3.地球无疆,大国崛起
启示录:公司重新定义大国
附录 中国公司发展大事记

序言

公司定义大国
薛金福 詹志方
百年之前,一个名叫“公司”的洋人野蛮地闯进了这个神秘的千年古国,惊魂未定的国人全然不知所措。这个不懂汉语的“洋人”剃掉了络腮胡子留在了中国,之后的百余年问中国被他搅得天翻地覆,以至于今天的中国在任何国际事务上都难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全球经济危机余波未消,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困扰全球。率先走出危机阴霾的中国,又陷入了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食品安全问题等困扰中。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公司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前行,而社会的发展似乎落在了后面。于是,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公司组织本身以及中国公司的发展轨迹。公司,这个曾让中国摆脱贫穷与落后的组织,如今在中国继续前行的大国崛起之路上带给我们无尽的苦恼和困惑。
全球化的今天,盘根错节的问题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困住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过去的历史证明,巨大问题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巨大的机会。哪个国家能够尽快找到解开“问题网络”的钥匙,哪个国家就能够更快地顺势而起,一举强大起来。
从问题本身看问题往往容易游走在问题的表面或陷入其中,我们需要一个“空杯”的思维空间,从本源和规律上思考公司发展与中国未来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不能跑得太快,必须等待灵魂的脚步到来,冷静思考我们的过去是为了我们今后更伟大的远行。“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2010年央视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以及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同名书籍,以全球的视野,对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生存样态做了一次大跨度的巡礼,深刻考察了公司的本质、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该书在出版后获得读者和市场的极高评价,是2010年最畅销的经管类图书之一。
2011年年初,根据读者的强烈要求,我们开始策划编写《公司的力量(中国篇)》这部书,以作为《公司的力量》的接续篇。在这部书中,我们同样以冷静、客观的理性精神,立足当下,以中国公司为载体,回望过去,眺望世界,在历史的推演和与西方公司的比较中,考察中国百年商业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公司的成长轨迹,期望能够为正处在危机困扰中的中国公司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7世纪中叶,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口内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一艘艘商船开始驶向浩瀚的大洋,这个“风车之国”从此乘风破浪、雄霸全球。而后,踏上公司快车国家的还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它们一一迅速崛起,并成为大国。
公司重新定义了大国,公司成为国家的细胞,国家因此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头顶冒着白烟的蒸汽火车开到哪里,哪里的人们就被机器声惊醒。工业革命之后,传统的农业大国开始衰落,而工业成为时代的主角,大国也被重新定义,定义大国的条件不再是疆土、军队、人口,而是一个叫做公司的组织。
“公司”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历史。它以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最终颠覆了以政治军事为核心的古代社会结构。
1912纪中叶,西方公司掌控着坚船利炮,并用之打开中国之门,其军事侵略的目的不仅仅是掠夺土地、人口和满足莫名其妙的征服心理,而是要开拓出一个庞大的市场。
此时的中国依然是个“大国”,因为还处于前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制造”依然繁荣,但那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国。在工业化时代,应由公司来定义大国。在公司制定游戏规则的时代,农业古国必然遭受巨大的灾难。经历了无数次艰难痛苦的思想斗争,中国最终引进了公司,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试图“实业救国”。
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忿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
民国初期,中国进入“弱政府大市场”时代。中国民族企业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岁月”,呕心沥血的中国商人看到了“实业救国”的希望。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中国公司一次次地遭遇收编,每当在中国经济最危难的时候又被一次次请“出山”。
中国公司百年,沧海桑田,公司与政府问的复杂关系缠绕着中国商业的百年历程,中国公司与中国传统价值观间的复杂关系也一直被人们争论不休,中国公司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公司的力量得到释放,中国公司在激情和伤痛中发展,中国社会正在转型,中国国家则在“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中不可阻挡地崛起。
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公司的竞争不再是与某个或某些对手进行争斗,而是要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商业格局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中国制造”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被公司诠释的中国也被冠以大国的名义崛起。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落后和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强大,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足以证明,当今这个时代是属于公司的时代,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公司的衰败必然导致国家的衰败,公司的崛起必然支撑起国家的崛起。

文摘

国家的命运与公司的力量
庚子年(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通电全国,宣布自即日起与西方各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要求地方筹款调兵,勤王抗敌,共度难关。
当时,时任大清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最先看到《宣战诏书》,盛宣怀竟然胆大包天先把朝廷圣旨扣押,随后立即发电报给被贬到广东做总督的李鸿章。电报中说:“……朝政皆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两宫所出者,将来必如咸丰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为疆臣计,各省集义团御侮,必同归于尽。欲全东南以保宗社,诸大帅须以权宜应之,以定各国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抚联络一气,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办法。”
李鸿章收到电报后,领会盛宣怀各自保疆土安定的意思,沉思再三后毅然复电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李鸿章定调后,东南各总督都达成共识:圣旨为“伪诏乱命”,不参战,随后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不开战。此事件史称“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是中国封建历史的标致性事件。在中国封建社会,圣旨是最高权威,抗旨绝对是杀无赦甚至满门抄斩的重罪。正当北方义和团“造反”之际,南方各总督以“乱命”为借口,第一次对圣旨说“不”,不折不扣地造了一次反。中国自古以战为荣、和为耻,而这次南方抗旨议和却受称赞。“东南互保”标志着大清王朝的绝对权威开始瓦解,中国精英阶层开始对处在生死攸关的中国命运拥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能力和独立立场。
“东南互保”根本上源于全面思想开化。甲午战败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3.4亿两白银滚滚流入日本,日本利用此巨额赔款建立了金本位制,与国际金本位金融体系接轨,步入了国际资本主义行列。在中国,甲午战败,全国上下,悲愤耻辱,一夜觉醒。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
1895年4月,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一时间群情激动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给光绪皇帝呈上万言书。万言书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
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发动维新变法。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发布了包括开办实业、修筑铁路、组织商会、改革财政、编练新军、废八股、兴西学等十多条诏令。维新派属于改良派,在洋务派“师夷长技”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系统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