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近德固乡中学 陈晓娜
2012年至2013年,我教六年级,因为我喜欢阅读,也知道阅读对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所以9月份一开学,我就带着全班学生到学校二楼图书室,每人借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每周一节阅读课,学生自己自由阅读,学生看书的兴趣浓厚,可见我们的学生还是很喜欢学习的,看书不就是学习吗?看完后和“邻居”交换着看。但慢慢的问题就出来了,学生看书的速度不一样,有一些学生便会没有书看,而且学生自己借的书,有几本也不太适合学生看,比如有电视机洗衣机的维修保养等技术方面的书,虽然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但总归与我们现在所学的文化知识比较远,我想孩子们现在应该看有助于写作、有利于打好精神底子的书。
于是我又带上几名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和我一起去校图书馆,我们精挑细选,又抱回了50本书,放在教室前面的书柜里,让学生自由换阅。在学生换书的过程中,我陆陆续续收走了几本不适合学生现阶段看的书。学生是方便看了,但又出现问题了,有些学生换书特别勤,倒不是因为看的快,而是先大概一翻,看不太有趣,就去换,没有深入阅读。于是,每到阅读课上,在书柜前等着换书的学生络绎不绝。我不是没有耐心,而是想让学生能深入的去读一本书。我说:“既然你选择了它,那肯定是你喜欢它,要深入去看,不然,你再换了也还是一样的。”效果稍好。
六年级上学期,我们班循环交换着这不足一百本书,到期末考试前还书时,发现少了两本书,因为没有借阅记录,所以不知道少的是什么书,也不知道是谁丢的。
下学期开始,我就没有再组织学生借图书馆的书,只是让他们互相传阅自己带的书,主要是是因为我们班的考试成绩并不好,再就是没有想到怎样才能不再丢书。
我知道,阅读是必要的,而且对成绩来说见效很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绩不好就不鼓励学生阅读,但我想想出更好的方法来。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教七年级,阅读还是让学生自由换阅。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我从校图书馆只借了14本书,其中包括我们七年级语文课本名著导读上推荐的两本书:冰心的《繁星 春水》和《伊索寓言》。这14本书是作为奖励用的。上课回答问题是经过深入思考的,作业在一段时间内写的认真的,考试成绩进入前十名的,都各奖励一本书,看完后归还。想再看别的书还得再努力。这样就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统一在了一起,使学生“边吃馒头边作诗”。
因为涉及的人较少,这些孩子的素质也较高,所以书是不会丢的。但也正是因为涉及的人较少,这项活动的意义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寒假里,我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从中见识了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也找到了图书管理的方法。但没有韩老师那样丰富的资源,能够做到读什么书都人手一本。我得有自己的方法。
今年一开学,我就发出号召,让学生“捐---借---还”,先捐书,获取借书的资格,学期结束后还,让自己的宝贝书各回各家。捐书的数量不限,但必须有个制度。捐一本书可以两周换书一次;卷两本可以一周换书一次;捐三本以上的学生,都是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随便借阅;不捐书只能在阅读课上借书,下课即还。制度看着有点苛刻,但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的书,鼓励学生交换看书,作为一名初中生,连一本自己的课外书都没有,还像话吗?
学生捐的书还真是不错。潘少欣捐的《城南旧事》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们课本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学完了课文,有几个学生很想看这本书。《童年》、《昆虫记》是本册课本名著导读上的。还有《骆驼祥子》《列那狐的故事》《汤姆叔叔的小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文选萃》等,真是一场文化盛宴!儿子听说我让学生自己捐书看,也拿了自己喜欢的两本书《神秘岛》《最后一头战象》交给我。
紧接着,我就带着吴龙飞、常哲和常高静去图书馆挑了44本书,吴龙飞和常哲是喜欢读书的孩子,捐书最多,高静是语文课代表。这些孩子,还真是不客气,专挑硬皮的好书拿,《鲁迅》《鲁迅全集》《贝多芬》《诸葛亮全传》《白居易》等名人名作是首选,这些可是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呢!就这样,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个还说得过去的班级书柜。
在借阅过程中,我让学生用借书卡,卡上写上自己借的书名、借的日子和还的日子,这样对自己的借阅情况一目了然,也有助于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借书卡是自己制作的,一开始,学生制作的较粗糙,有用卡纸的,有用本子纸的。这样薄的厚的、白的彩的、大的小的,五花八门。后来我看着不规范,学校就提供了统一的彩色卡纸,既漂亮又好用。为了确保这些书不丢失,也为了纵观全班学生都喜欢哪几本书,我让学生借完书后在借书册上也填一下,开始时学生还书时就把以前填的删掉了,而且一画就是好多横道道,很难看,而且本上的纸都一张张的掉了下来,还丢失了前几张。后来我就重新弄了个本,让学生写上还书日期就表明还了,看起来好多了。
这样,班级的图书管理就规范有序了。阅读课也上的有条不紊了,课上只有几个孩子换书,其他孩子都在静静的阅读。有时候我想说点什么,都没有人理我,有几个孩子抬起头又迅速低下,从眼神可以看出他还沉浸在书中出不来,我在失落中也暗自喜悦,学生终于可以静心阅读了。他们也许现在还不知道,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会有多重要!
看到学生离得很远就喊一声“老师好”,我知道,这些孩子是懂事的,为了他们美好的明天,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感谢孩子们对图书的爱护,虽然我只是让他们自己填写借阅记录,但至今没有丢失一本书!
学生在成长,我也不甘落后,再说,看书也是一种享受。虽然速度有点慢,但我在不断的读。2013年之前,我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明朝那些事儿》《这个历史挺靠谱》《神秘岛》《鲁滨逊漂流记》《窗边的小豆豆》等。
2013年加入韩老师的工作室之后,根据工作室的读写计划,我转入对专业书籍的阅读,读了《解读语文》《致青年教师》《教师阅读地图》《语文课如何是好》《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目送》《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现在正在看王小妮的《上课记》。并写了14000多字的读书笔记。
展望未来,当学生有了持久的阅读兴趣,我想让学生也像我一样,适当的写点儿读书笔记,对所读的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读是输入,写是输出,写能加深所读,还能锻炼文笔。但也要想好措施,避免笔记东拼西凑流于形式。
我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的改进,不求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只想能和学生能愉快的在阅读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