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幸福
幸福是什么?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幸福往往会使很多人感到迷茫,不能给“幸福”一个正确的定位,甚至于感受不到幸福的降临。
如果我们外出,前一天晚上会习惯性地关注天气预报,人世中,有预报天气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震灾的,可唯独没有预报幸福的。其实幸福与万物一样,她也是有征兆的,只不过她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灵的震颤,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她更需要用心去感悟。
成长在60年代的我们常常在课堂上学习“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雄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定当珍惜。”这些话再说给今天的80后、90后,他们会嗤之以鼻,说我们老土。
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富足已让他们感受不到幸福的来之不易,所以他们对幸福的感觉越来越麻木。对于他们,往往将幸福定义为:不上辅导班、不做作业、父母少写唠叨,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幸福。
《开学第一课》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幸福来自快乐的心。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回报、幸福是一种奉献、幸福是一种给予、幸福是一种分享。“完美女孩”——孟佩杰将“带着养母上大学”看成是自己的幸福;钢琴盲童——刘浩将弹钢琴视为自己最大的幸福;邓亚萍将自信视为幸福;成龙将努力视为幸福;孩子们心中的偶像——杨利伟将奉献视为幸福;于丹从一个老师和母亲的角度将快乐视为幸福……
“好的成长是快乐的,是健康的,从孩子的心灵到身体,都蓬蓬勃勃,而且充满自信的成长,比一个阶段性结果,标准答案式的成绩更重要!”于丹的话触动我的内心,作为青春期儿子的母亲,孩子心灵的健康、快乐的成长、自信、阳光是我追求的幸福——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人们常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没有彩排,我们与其等到错过了再惋惜不如从现在着手,将干涉、强制、猜疑转变为放手、平等和信任,让孩子的成长少一些枷锁,多一些自由,用一种平等、淡定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用朋友式的交流与孩子沟通,蹲下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将更多的快乐还给孩子,让孩子能感悟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开学第一课》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用知识守护生命”到2009年建国60周年的“爱,让中国更美丽”,由2010年世博会的“我的梦,中国梦”到2011年的“幸福是什么”,四年的主题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和快乐含量,这预示着我们的教育已从应试教育逐步向培养综合型复合人才而转变。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树立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责任心,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宽容……这期的《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在由孩子、家长、学校、社会构成的全景视野中,提醒世人“如何让中国的孩子拥有幸福、感悟幸福、珍惜幸福!”
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
——2011年《开学第一课》
我要成长
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我要乐观
每天发现一件新的美好事情
学会对压力说没关系
我要自信
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要超越
只跟自己比
超越自己就是赢
我要感恩
珍惜身边人 身边事
每天想三个值得感激的理由
我要分享
就像生日蛋糕
和你一起分享的人越多 快乐就越多
我要宽容
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
我要沟通
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
也做别人的开心果
我要关爱
和长辈交朋友
和同伴交朋友
和动物交朋友
也和大自然交朋友
我要赞美
帮助别人发现优点
也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我要努力
付出的汗水越多
得到的幸福越多
我要奉献
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