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不成“问题”
我们提倡孩子勇于质疑、勤于发问,可有的孩子常问问题成绩却不见长进。你看,他一遇到问题就问,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别人一讲,他立马会意连声说道:“哦!会了!会了!”屁颠屁颠就写去了。可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又直挠头,屁颠屁颠地又跑去问。家长无奈地摇头叹息:“这孩子记性咋这么差呢?昨天这类题刚问过,今天却又不会了。”其实,这不仅仅是“记性差”的问题。
遇到问题不逃避,把问题解决掉,这样问题才不会成为讨厌的拦路虎。关键是解决问题要彻底,要理解透彻,避免拦路虎卷土重来屡屡作祟。
将问题彻底干掉,让它再不能纠缠不休,要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孩子不能遇到问题张口就问,应三思而后问。有的孩子学习浮躁,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就行。有时看一眼题目,觉得有点难,立马就去问。别人一讲,他知道怎么做了,“趁热打铁”就写上了。事实上。没有经过自己的深思,再遇到这类题只是似曾相识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这当然是针对育人者来说的。但换个角度看,孩子在请教问题之前应努力思考,实在想不出来再请教。这时,别人点拨才会茅塞顿开,记忆深刻。这就需要培养孩子保持集中而稳定的注意力,深入思考。不要让孩子养成漫不经心、心不在焉的坏习惯。
其次,孩子请教问题,除了要问“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也就是除了弄明白正确做法、标准答案,更要弄明白思路、要点等。不妨建立一个“问题库”,把遇到的问题集中在一个地方,清楚、完整地写出解题步骤,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易错点、重点等。建立“错题库“的一大好处是便于复习。战胜”忘性“的做好武器就是”复习巩固”。
再次,要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会做一道题,还要会做这一类的题。那就需要练习。找相关章节的习题或类似题目进行练习,检验是否真正掌握。熟能生巧,反复练习才能“刻骨铭心”。
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认识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大胆猜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抓组问题的本质,正确地解决问题。这样,对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
“学问”从何来?学,且问。学习需要实事求是,遇到问题不放过是应该的,“不耻下问”的精神是要发扬的。不过,问要在三思之后,问要问出门道。
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需要孩子善问,更要善思、善悟。仔细看看“思”和“悟”,不难发现“心”的重要。只有自己用心才会问有所得、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