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高看远大语文
我有缘参加了语文短期国培,聆听了数位大师名家的讲座,理念得以更新,认识得到提升。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情达意、传承文化的工具,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它的工具性更为独特。它不仅不会随着某个问题的解决完结而暂时终止,还会内化于一个人的生命之中,潜移默化着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它可以温润生命,提升人格。因此,我们要跳出语文看语文,要看到生活大语文。
学习语文要大胆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这充分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说明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不断激发学生产生问题的欲望,即使学生的疑问不扣要点,抑或剑走偏锋,我们也不能心生烦躁,而要耐心倾听,积极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正确把握文本的重点,和作者对话,与文本共鸣,而且还能细读文本,深读文本,也许会有更有价值的问题产生,会有更为精彩的场景呈现。在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王涛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思维活跃,主动质疑,灵心妙运,常有奇思妙想,常有独特体验。如学生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出了很多让我们觉得也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一段兰芝自诉部分“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及时相遣归。”有学生就认为兰芝情商不高,不会日常交际,满是抱怨。在陈述了自己的一堆能干之后,说到十七岁做了焦仲卿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悲伤。试想这样的话让人听着心中会有何感想?还说“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并不是因为我织布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这话更是在激化矛盾。学生的体悟也不无道理,他们能深入文本思考,读出了人性。其实,学生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琢磨感悟的过程。
接受美学有这样的基本观点:“一篇文章一经完成,由文本生产领域交付流通领域,它便像商品一样获得了独立于作者的生命,此后进行的解读就只是读者自身的事,而与作者无关。”“作为平等主体,读者不承担对作者的忠诚义务,读者的阅读走向远非作者所能控制和所应控制:一些作者想传达的信息流失了,而作者未曾意识到的隐形信息 却被读者激活了”。这些都说明了学生个性体验的必然性。
学习语文要潜心读书。我们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考试之前,哪个知识点,哪个小题我们都不敢放过,因为他们太重要了,太像考题了;考试过后,开始感慨这段时间复习白瞎了,多上一两节也没啥长进,少上一两节也无关紧要。考查的内容更接近学生平时的语文素养,一个学生如果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低下,很难想象他的语文成绩怎样才能提高。唯有读书才能提升素养,了解未知;只有读书才能提高学习力,增强思辨力。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读书,要指导学生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的必须,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
首先,书籍的选择很重要。乱教育不如不教育,乱读书不如不读书。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有益的书籍,可以通过专家益友推荐,可以根据自己翻阅判断;可以品味诗词,可以涉猎哲学;可以粗略浏览,可以精读啃读;可以主题阅读,可以快餐阅读;可以选择有故事情节的书籍,可以选择语言运用有特色的书籍,可以选择励志书籍,可以选择科技书籍,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家经典,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时文雅文,只要是对学生有帮助、关注学生成长的书籍都可以选择。其次,阅读质量很重要。我们不应该主张学生比赛读了多少本书,谁最先读完某本书,也就是说我们读书不应该是以读完为目的,不能囫囵吞枣、浮光掠影(有的书还需要我们字斟句酌、含英咀华),而应该看他读完这本书背后的一些东西,他读完这本书有哪些收获,哪些东西能够学以致用,哪些东西是暂时寄存、等待日后内化的。这就好比是我们的课堂,同样都在一个教室里上课,也都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为什么有的感到轻松自如,有的觉得举步维艰。再次,读书要和思考相结合。不一定非得“不动笔墨不读书”,但一定要把自己有想法有感悟的地方圈点标注出来,并能及时记录,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建构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不当别人思想的容器。
学习语文要积极实践。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学习语文必须重视实践这本无字书。我们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跳出“语文课堂”,张开慧眼,打开慧心,关注社会时事,留心周围动态,让语文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看到地上躺着的纸屑,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纸屑应在何方?为什么没人捡起来?你是否听到了纸屑的哭泣?你是否想说些什么?见到奔驰而过的飞车党,可以引导学生思索,飞车的背后潜藏着什么后果?你曾经目睹或者耳闻过哪些场面?媒体上有哪些相关报道?你是否想写些什么……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要自觉地将生活资源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浏览报刊杂志,收听广播电视,阅读经典名著,赏游名山大川,体悟语文之疏荡。趣谈电视广告,巧用电器说明,妙写宣传标语,杂谈街面招牌,领略语文之实用。记录生活点滴,评论影视人物,参与社会调查,关注本地风情,会意语文之多彩。只有积极实践,才能学以致用。
只有践行大语文,才能让语文充满张力与活力,才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