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换iPad,,伤不起!
iPad以它独特的魅力让无数人为之痴狂,其中有不少是青少年。去年有个17岁男孩为了买ipad居然卖掉了肾。这真是iPad“杯具”。用健康去换取玩具,令人匪夷所思。是什么心理导致他做出如此疯狂之举呢?其中恐怕有“即时享受心理”在作祟。
所谓“即时享受”就是立即享受,一刻也不能等。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很多孩子放学回家先玩电脑、看电视,然后才学习。玩游戏很沉迷,学起来很萎靡。学习成了游戏的附属。有时孩子要求吃汉堡、吃匹萨,如果不满足他,家里已经做好的饭菜一口也不尝,他要绝食。有的孩子要家长买手机,不买手机就不好好学习,或者干脆就不上学。其实,买了手机之后,家长发现他们之间的隔膜愈深战争愈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即时享受心理的形成与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求轻易得到满足有关。回想一下,现在的孩子对大人提要求,有多少遭到了拒绝?又有多少家长能狠心地将拒绝进行到底?孩子有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歇斯底里地哭,撒泼打滚地闹,再大一些的时候搞冷战、软顶抗、离家出走等,花样之多,力度之大,让不少意志不坚定的家长妥协。家长叹息:为换一时风平浪静,就暂且满足孩子一回。可事实上,满足孩子绝不是一回,而是一回回。还有的孩子“曲线”达到目的,在爸爸妈妈那里行不通,他们就到爷爷奶奶等亲人那里或明示或暗示,屡试不爽。也有的家长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当一切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孩子便没有延时享受的耐心,更没有自己拼搏自己争取自己创造的雄心。吃不得苦,耐不住煎熬。为了即时享受,他们开始不择手段。
其实,即时享受的快乐是短暂的,得到的越容易越不懂得珍惜。把最好的留到最后,痛而后快,苦尽甘来,延时享受的快乐与甜蜜才是持久的。
国外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考验孩子抗拒诱惑的能力。每个孩子单独在一个房间里,面前放上一块糖。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孩子没有吃掉自己面前的那块糖,他便可以再得到两块糖。实验的结果是部分孩子即时享受吃掉了糖块,部分孩子抗拒住了诱惑而后他们得到了奖励。我们有理由相信后者享受糖果的快乐比前者更多,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能抗拒诱惑的孩子将来会更有作为。
那么,我们在面对孩子提的要求时,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有原则,态度鲜明。该满足的满足,不该满足的,告诉孩子原因,帮他分析利弊。不纵容孩子攀比,不鼓励孩子跟风,不迁就孩子无理。其次,不要立刻答应孩子,因为言必行信必果。要冷静地考虑,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如果孩子凭自己的能力能实现的,尽量让孩子自己能力。比如孩子通过做家务、发表文章等自己挣钱。再次,要教会孩子感恩和珍惜,让他明白一切享受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生活中,学习中,学会延时享受,学会担当很重要。要把重要的、艰巨的任务首先完成,剩下的才是休闲、享受。就像挑着担子上山,开始的时候你力气很足,尅挑起100斤的重担。往上走可以挑懂80斤的。山路陡峭,再往上,你只能挑起30斤的。后来,你的任务完成了,放下担子,你轻松地上到山巅,一览众山小。而如果一开始你空手前行,很是轻松,再往上让你挑起30斤的,你勉强前行。再往上让你挑上80斤,你便气喘如牛。而如果,到最后让你挑起100斤的担子爬山顶,可能你就会撂挑子。
其实,说到底孩子责任心的问题。一个人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他就会三思。希望肾换iPad的荒唐之举再也不要出现,因为没人能够伤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