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诗句像宝石般在作文中熠熠闪光
不少小孩子,大概从幼儿园就有了与古诗词的接触。而小学到初中,学生仅从课本上和阅读活动中,已经熟记了百余首古诗词。但是,很少见到学生把诗词名句有机地引用到作文中去,为自己的作文点缀出昳丽的光彩。这不能不算是一个缺憾吧。
经典的古诗词名句,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并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或内容上都堪称典范,是经过大浪淘沙的过程而显示出了永恒的价值和魅力的,并且具有表达精美、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这些名句本身就洋溢着巨大的亲和力,散发着生命的张力。因此,引用到作文中会给人一种文采飞扬的感觉,使文章大为增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仅仅背记古诗词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学着运用,让经典名句在自己的写作(包括平时谈吐)中,像宝石般闪耀出熠熠的光辉来。
一、学会引用经典诗词名句
引用诗词名句,其实是件比较容易的事,往往只需信手拈来就行。
一般说来,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是把诗句直接照录到文章中,原来的标点不能作任何改动,原句用引号标示,所引诗句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必要时需注明诗句作者或出处;间接引用则不需用引号标注,也不需要指出所引诗句的出处和来源,可以作为文句的一部分直接放到文章中。这两种引用法都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是作文构思时,提前考虑到一些备用诗句作为储备,我们完全有能力运用引用手法,来为自己的文章增文采,添情趣。如心之小语的《好雨知时节》一文中,标题就是间接引用,而开篇首句直接引用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著名诗句,来为自己的文章定下“喜悦”的基调,渲染了文章的主题——春雨的“好”。文中又引用了清朝高鼎的《村居》中的名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绿柳醉春烟”,来作为段落的小结句,概括地赞叹了春色的美好和生机勃勃。起到了为文章点睛的妙用。又如*点燃*老师的《雪中即景》一文里,一开篇就把(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来作为环境描写,非常精炼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画面。文章记事过程中,还间接引用了《诗经》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赞颂那一对相互牵手的老人的相濡以沫,也起到了点题的良好作用。
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关键不在于引述多少,而在于适当与巧妙。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引用的诗句与原文之间,一定要做到自然切合,天衣无缝,决不能为引用而引用。
二、学会化用经典诗词名句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的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化用”与“引用”,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是,“化用”含有创造性,是对“引用”的灵活改造。当然,运用化用手法,也就不再直接引述经典诗句,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活泛的创新。化用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含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美妙的艺术手法。化用的基础是掌握大量的经典诗词名句,并熟悉这些诗句的丰富含义,所以,才能够在化用中驾轻就熟,运用自如。
其实,“化用”自古以来就传承至今,古人中有很多大家都喜欢化用别人的诗句,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化用了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清照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实际是化用了屈原《国殇》中的“子魂魄兮为鬼雄”; 李煜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则化用了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既然文学大家都曾化用过前人的诗句,我们不妨也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回,来试试身手,说不定我们也能化出美妙的句子呢。如心之小语的《好雨知时节》一文中,就有“仍见润如酥的小雨淅淅沥沥”、“湖边的柳树也不甘示弱,甩出长长的绿丝绦般的辫子”、“知时节的小雨,滴嘀嗒嗒地唱着来到人间”等多处化用的句子,除了化用杜甫的《春夜喜雨》句之外,还化用了贺知章《咏柳》中的“万条垂下绿丝绦”。*点燃*的《雪中即景》文中,则有点题句“雪中自有世万象,雪中自有大人生”一句,是从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里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活化而来。这些化用的诗句都不同于直接引用原诗句,而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内容,直接变成自己作文的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是化用诗句的——“意象再现法”。这样的化用会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识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声。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所以,在作文中化用古诗句,前提条件是符合文章思想感情的抒写,我们反对纯粹为了语言出彩和增强文化底蕴而不加选择地胡乱“化用”。
三、学会化言才是最终目的
作文中的直接引用难度并不高,只要有经典诗词名句的储备和运用引用的机敏就可以做到,而“化用”也不是很难的事。古诗词含蓄凝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集中展示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是汉语言的精华。内化、化用古诗词的言语,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继承民族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内化、化用、妙用古诗词名句的言语的创新过程,我们叫做“化言”,即学以致用,应用自己所学过的古诗词名句到自己的口语或作文中。可以说,学会化言才是学习古诗词的最终目的。“化言”的主要做法是:
①积累。没有厚积,就不会有薄发。中小学生要尽可能多的熟读、背诵经典古诗词。这不但是语料的积累,也是凝聚于诗句的风骨、气韵、智慧的积累,因而也是文化的积淀。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小世界,对于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多准备些“锦囊”,博采众长,重视积累,在作文中才能灵活运用,文采飞扬。
②品味。在诵读记忆的基础上,要注意抓住诗词中的精当传神的字眼,领会感悟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言语品味要着眼于学习言语这一目标,但是也不可忘记同时获取言语负载的信息,要把理解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融为一体,这对领悟意蕴、积累语料、掌握表达技巧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如:陶渊明的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恋”与“思”格外传神。因为它把作者的感情巧妙地物化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故园旧地的深切思念之情。
③运用。化言的目的是以古诗词的言语去积极影响自己的言语,提升自己的言语品位和表达能力,运用则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这一目的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就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个名句,在了解了它的具体含义之后,我们要学以致用,比如在表达自己对故土、家乡的眷恋之情时,就可以使用这个名句了。
巧妙引用、活用古诗词,能使我们的作文语言鲜活生动、文采斐然,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还可以彰显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我们要有信心学习、实践化言,让经典诗句像宝石般在作文中熠熠闪光。
范文引路:
好雨知时节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句子吧?春雨总是这样,在人们酣酣的睡梦里,嘀嘀嗒嗒地唱着歌儿来到你的窗外。
早晨推开窗户,仍见润如酥的小雨淅淅沥沥,伸出手,亮晶晶的小雨滴就滚进了手掌,它调皮地眨眨眼睛,好奇地望着我,问我姓甚名谁,芳龄几何,如此美好的春天,为什么不去读书。我说今天老师开会,不上学,我要好好地和小雨滴做游戏,它欢喜地踮起脚尖在我的手心里跳了一曲优美的舞蹈,就倏地一下从我的手指缝里挤了出去,扑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喂,小雨滴,你在哪儿,我还没有和你玩够呢!”
“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千万个小雨滴银铃般地应着,纷纷落下。
小雨滴落在大树上,玉兰树的花苞立刻变得圆鼓鼓的,翘着灰色的小脑袋,如开心果一样咧开了嘴巴,和小雨滴打招呼。杨树那毛茸茸的花,则一嘟噜一嘟噜地挂在枝头,招引来了一群淘气的小麻雀,兴奋地叫着,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褐色的羽毛一缕一缕地贴在身上,狼狈又可爱。湖边的柳树也不甘示弱,甩出长长的绿丝绦般的辫子,叫醒可爱的小芽芽,嫩绿的小芽芽,紧紧地抱着妈妈,像一颗颗漂亮的小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仿佛在赞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绿柳醉春烟”的美妙。
小雨滴落在花坛里,花坛热闹起来了,牡丹花那看似干枯的枝桠窜起了红色的小火苗,完全没有国色天香的骄傲和华贵,让人倍感亲切。冬青树上冒出了许多尖尖的小笋芽,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迎春花一点儿也不像我这个懒丫丫,闹钟响过三次,还要拉拉被子,再去和周公说一会儿话。小雨滴只要轻轻“嘀嗒”一下,它们就毫不犹豫地张开金黄色的小喇叭,鼓着腮帮吹动起来,仿佛要和小雨滴比赛,谁的曲子最美,谁的本领最大。小妹妹异想天开,把铅笔插进泥土里,希望铅笔生花,写出千古流芳的诗句。
小雨滴落在草地上,一颗沉睡的种子,轻轻地翻个身,咕噜一声,爬起来了,她弓着背,顶着沉重的泥土,嗨哟,嗨哟地喊着号子,使劲儿往上长。它或许是一棵不起眼的狗尾巴草,是一株好看的太阳花,或许会长成一棵妈妈最喜爱的法国梧桐树。妈妈常说,她喜欢这种大树,人们要努力仰起头才能看到她的顶端,鸟儿们可以在她的怀里躲避风雨,放心地做窝,养大亲爱的小宝宝。妈妈说你看她多么粗壮,多么挺拔,妞妞也要尽可能的长成她。我说我会的,妈妈,我要长得比它们还要高,还要大,让妈妈老了的时候,可以当拐杖,可以当沙发,可以想躺就躺,想坐就坐下。
哦,知时节的小雨,滴嘀嘀嗒嗒地唱着来到人间,唱绿小草,唱红花朵,唱得人心潮澎湃,意气风发。
雪中即景
*点燃* http://blog.xxt.cn/77121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虽然昨天薄暮时分已经瑞雪普降,可是今早,当我拉开窗帘,望到窗外银枝摇曳,还是一阵忍不住的惊喜。
收拾收拾,上班去。路上,目睹了以下几景,玩味一番,颇感有趣。
(一)女孩
人行道上,一个十来岁光景的小女孩双腿跨在自行车上停在了路边,她双脚小心翼翼地支在地面上,嘴里衔着一副手套,而手中正忙着把道旁冬青顶端洁白的雪一捧一捧装在自行车前的篓子里,她还不时地用手拍一拍篓里已经厚厚的积雪,力求多装一点,再多装一点。
小女孩心无旁骛,兴致盎然,仿佛在做着一件天地间最有价值的事情。
女孩的心思一如天地间晶莹的雪,纯真美好。
童真无价。我陶醉了。
(二)老人
天气寒冷,路上的雪经无数车辆的碾压,很快变成了溜滑的冰,人行其上,稍不注意,就会摔倒。
红灯亮起,车停了下来。一对年老的夫妇互相搀扶着蹒跚而过。看到这个场景,我的心瞬间被触动:他们的一生大概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吧,相濡以沫,互敬互重,难境来临,紧紧牵着你的手,不离不弃。
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眼前的一幕是不是最好的诠释?
(三)妈妈
站牌下,一位年轻的母亲和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等公交车。
孩子被眼前的雪深深吸引住了,一刻也不老实,用双脚不停地踢踹着地下的雪,小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大概是单用双脚不过瘾,孩子忽然弯下腰来,猛地用手捧起了一大团白雪,意欲团成雪团抑或压成雪饼。“啪”一声响起,孩子手中的雪被打飞了,旁边的母亲一脸怒容——她责怪孩子,雪水很脏。
那一刻,我很遗憾。
母亲啊,要是你能弯下腰来,和孩子一起团雪球,揉雪蛋,或者看着雪怎样在手心里一点一点化成水,该有多好!母亲啊,殊不知,你打飞的不是一团雪,而是孩子活泼的天性和探求的欲望。
(四)雪人
随着时间越来越晚,各间商家门前也有了涌动的人群——各自的员工都在奋力打扫着门前的积雪。
舞动扫帚的,挥动铁锹的,各自忙得不亦乐乎。
忽然,我看到一家电动车门市前早已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他们扫过的积雪被雕琢成了一件美丽的艺术品——雪人。更为有趣的是,这个雪人背后还背着一把笤帚,煞有介事。
我在想,这是谁的主意呢?是她们的领导还是某一位员工?他们在堆雪人的过程中是不是把打扫雪当成了一种乐趣?他们在打扫完背着工具回去时是不是把恋恋不舍的目光投向了雪人?
一路上,我只见到了这唯一的一个雪人,更多的景象是伴着“嚓嚓嚓”的噪音,人们把洁白的雪胡乱地堆在一旁,简直有点暴殄天物啊!
生活相同,活法各异,而在纷繁复杂的劳动中发现生活的乐趣,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可惜我们更多的人没有做到——只知扫雪,不知堆雪人,把个生活过得劳累不堪,乏味不止。
雪中自有世万象,雪中自有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