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之《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经占有四州之地,身边良臣谋士,猛将精兵如云,但是最终被比自己力量小得多的曹操打败,自己忧愤而死。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从他的高祖父起曾经四世三公,权倾天下,自己也官至司隶校尉,成为了一大风云人物。但是汉灵帝死后,政局突变,时任大将军的何进准备诛杀宦官,但是太后不同意,于是何进召董卓入京准备以此胁迫太后听从自己的命令,哪知董卓还没到都城的时候,何进已经被宦官杀害。袁绍率领兵士杀掉了京城里所有的宦官,从宦官的手中夺回了少帝和陈留王(也就是以后的献帝)。董卓到达京城之后马上控制了朝政大权,想废立皇帝,改立陈留王为帝。袁绍假意同意董卓,趁机逃离京都,然后利用自己的威望在天下首倡义兵,诛杀董卓。各路诸侯纷纷响应,袁绍被推为联兵的盟主。
但是袁绍并没有马上进兵诛杀董卓,而是按兵不动,日置酒高会,于是驻军的将领也跟着每日大摆酒宴,谁也不肯去和董卓的军队交锋。酸枣粮尽后,诸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后来董卓被诛杀了,袁绍威信大震,占据冀州的韩馥知道袁绍盼望得到冀州已经很久了,于是把冀州献给了袁绍,袁绍得到冀州之后逼迫韩馥自杀,自己坐据了冀州。这时各路人才纷纷到达袁绍的手下任职,袁绍威震天下。谋士郭图建议袁绍将献帝迎至邺县,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便讨伐天下。但是袁绍没有听从郭图的意见。但是曹操不一样,当荀彧为自己提出同样的建议时,曹操马上采纳,把天子控制到了自己的手中,占据了良好的战略优势。袁绍听说之后后悔了,决定出兵讨伐曹操,把献帝抢回来。这样,一场决战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当时袁绍无疑是中国力量最为强大的诸侯,他拥有最强大的兵力和众多的谋士,而曹操的实力却弱了很多,这仿佛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袁绍大败而归,很快病死,永远地推出了历史的舞台。曹操马上进兵占领了袁绍的地盘,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割据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那么,面对实力比自己弱很多的曹操,袁绍为什么会大败而归呢?
第一,袁绍骄傲自满。在官渡之战之前,他的谋士田丰和沮授劝他凭借自身的优势区和曹操作战。也就是说让袁绍派骑兵去骚扰曹操实力较弱的地区,使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一两年就可以取胜。袁绍不听,认为自己的实力远在曹操之上,可以一口吃了曹操,于是决定和曹操决一死战。
第二,袁绍不听人言。就在袁绍进兵的时候,沮授仍作着最后的努力,试图阻止袁绍和曹操决战,于是劝说袁绍看清敌我的优势与劣势,袁绍方的粮草供应充足,拥有稳定的大后方。但是曹操的后方尚未平定,粮草接应不上,希望马上袁绍决战,所以,沮授劝说袁绍和曹操相持,消耗曹操的实力,和曹操打消耗战。但是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建议,和曹操决战,后来曹操亲自率兵烧掉了袁绍的粮草,大败袁绍。
第三,袁绍刚愎自用。当得知曹操偷袭自己的粮草的时候,袁绍不慌不忙,并没有亲自率兵去救援,而是自以为曹操的大营空虚,于是带兵攻打曹操的大营,结果未能攻下,曹操率领得胜之兵归来,和大营中的士兵里应外合,打败了袁绍,消灭了袁绍的主力。
袁绍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优柔寡断是要不得的,当断不断,必受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