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劈过柴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是一根直纹理很顺的木棒,一斧子下去就会一分为二了。但是如果树干受过伤,上面结有疤痕,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结疤的地方纹理错综复杂,有时候即便是震得手臂发麻也很不容易劈开。
自然界的芸芸众生都有相似的地方,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呀!
1988年,我高中毕业,因为自己是职业学校毕业的,考大学的把握不是很大,前景也很是渺茫。当时我的体育成绩很好,100米最好成绩是11.8″,铅球和800米都可以,所以说就想着考体育专业。谁知道,最后量身高的时候,差了一公分不够1.70米。有人说:你踮起脚呀!我说:已经是踮了,1.68米踮成1.69米,到底不够呀!
更加气人的是负责量身高的女同志笑着对我说:快长够了!
那一刻,我心理的滋味真的是无法形容,以至于很长时间我都走不出这个阴影,低头看地,感觉自己越来越矮了。虽然之前同学们也都经常拿我的身高开玩笑:什么篮球场上的“六〇炮弹”、“吉普车”、“蚂蚱”等绰号,都曾经冠到我的名下,而且都和我的身高有关系。但是都没有这一次伤自尊,到后来连谈对象的时候,心理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很是郁闷!感觉生活很是灰暗。
一段时间后,慢慢地自己也想开了: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就像是划拳口令中的“十年好运”一样,可能一辈子也就是10年的运气还可以,其他时间应该都是平平常常的,甚至是走背运的时候。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所谓“挫折”就是当人们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干扰和障碍,致使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中学生表现尤为明显。据调查,中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取理想学校;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
2、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可以讲心里话的朋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不良等。
3、兴趣、愿望方面。自己的兴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或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
4、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和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却没评上“三好学生”、没选上班干部;个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别人等。
人之所以会产生挫折感,主要有两种原因导致:
(1)外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即由自然环境的限制(恶劣的气候、洪水、地理因素等)和社会生活中一些约束(政治、经济、法律、交往等)所导致的挫折感。
(2)内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即由于本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某些生理缺陷等)和意识到自己不能胜任,无法协调时所产生的挫折感。中学生随着自身身心发展和社会活动时间的增多,在心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日益增强,另方面由于自身个性,心理的发展不稳定,不完善,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极容易产生挫折感。
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人们都有一种摆脱困境、减轻不安、稳定情绪、重新达到心理平衡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心理防御机制。每个人在处理挫折和紧张倩绪时,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惟因世界观、生活态度及个性特征不同,每个人所使用的防御机制也有差异,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1)升华。人的有些行为和欲望,如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或不为自己理智所接受。如果将其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并有利于本人和社会时,便是升华。如有些同学对班里的成绩优秀者存在嫉妒心理,他不将它表现出来,而是将其作为促使自己奋发的动力,这便是升华的表现。升华因使原来的欲望得到间接宣泄而消除了焦虑感,还可以使个体获得成功的满足,所以具有积极意义。
(2)补偿。指个体在追求目标、理想的过程中受挫后,改变活动方向,以其它可能成功的活动来弥补,起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目的。高中毕业考体育失败后,我就正视现实,复习的时候就专心致志考自己的专业——农学,尽管我不喜欢。一年后,当我以本专业全市第一名的成绩出现的时候,我的命运也在改变,我被另外一个学校的机电专业录取了。因为机电专业比较稀缺,以至于后来的毕业分配,几乎都是学校找到我。
(3)认同。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感时,将自己比拟成其他成功的人,藉以在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感,从而消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痛苦。我在看了NBA后,一个个子还不如我的队员,既然是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驰骋,于是,在身高方面受到挫折后,我就努力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打篮球的时候,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技术动作,每场自己的得分都是最高的,很多人都注意到我这个个子最矮的队员。即使是现在,已经是不惑之年的我,仍然是令对手胆寒的“杀手”。前段时间教育局举办的篮球比赛,对阵“老东家”理工学校的时候,最后十几秒的时间,一个三分球使我们反败为胜。
(4)幽默。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境尴尬时,用幽默来化解困境,摆脱失衡状态,也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机制。很多时候我都会拿自己的身高开玩笑,倒是很少有人再注意这个问题了。
同样面对挫折,人们的表现往往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即心理学上所称的“挫折容忍力不同”。有些人若无其事;有些人痛苦万状;有些人百折不回;有些人一蹶不振。那么人们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大相径庭呢?影响人的受挫折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究其原因有:
(1)生理条件。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较之体弱多病有生理缺陷的人更能抵制挫折。
(2)挫折经验。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的人较之知识贫乏、生活安逸的人更能抵制挫折。
(3)个性特点。开朗豁达、意志坚定的人更能适应挫折。
(4)抱负水平。希望值过高的人容易遭受挫折打击。
(5)心理准备。预先想到可能会出现挫折,心理有准备,当挫折来时,更能承受。
(6)主观判断。能对挫折作出客观评价、正确归因,就能恰当地应对挫折。我们虽然不能杜绝挫折的产生,但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去积极地应对挫折。
现代的中学生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于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几条建议:
1.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中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
2.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3.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朗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所以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人生之味的。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从逆境中奋起。
5.创设条件,改变环境。情绪反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产生。因此改变挫折引起的环境,转移注意力,就可以达到消除消极情绪的效果。
6.合理的宣泄。人们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否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精神失常。
7.寻求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通过个别交谈,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的理想效果。
面对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就像是树干,受伤了,就会增加抵抗力。一个人一生感受到更多的挫折,我觉得应该是福分,因为我们的抗挫折能力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