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新闻人:做新闻真的要有担当的
-人物:刘洋,大三男生
-学校:南京师范大学
-实习单位:报社
刘洋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学习新闻专业两年,他还未曾到新闻工作一线实习过。这个暑假,刘洋在南京一家都市报实习了一个月。通过的实习,他从那个摸不着头脑、夹着笔记本来上班的新人,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报道的“准新闻人”,更重要的是,他感悟到了新闻工作者肩上的重任。
刘洋实习所在的部门负责社会新闻。实习第一天,刘洋就跟着老师跑到一处工地调查安全设施是否达标。实习第一周,刘洋发了几篇“豆腐块”,他想,这样也不错,乐得轻松。
实习第二周,南京下起了大雨。刘洋跑了两个机关,看看“朝九晚六”的实施情况。其中一个机关工作人员上班很迟,大厅里坐满等得不耐烦的市民。
听说刘洋是报社的,他们纷纷围上来大吐苦水。“整天没事,还那么迟上班?太过分了。”“不是说三点就上班的吗?怎么三点柜台还是空的?”刘洋从来没在课本上读到过这个场面。刘洋以同仇敌忾的神情把市民的话记下,就差表示“一定替你们向上反映”了。最后,带着被信任、被需求的优越感,还有半本子的记录,刘洋离开了那里。
外面瓢泼大雨,除了他专门护住的手机和本子,其余都湿透了。溜回报社,想整理一下采访本,才发现,还是糊了大半内容。刘洋的心情顿时很差,一种极度的失落感、负罪感让他一下没了力气。看看手上的东西,觉得很难再厚颜称它“采访本”。刘洋勉强地整理出能用的内容写成小稿子交给老师,然后逃命似地赶回家。把这薄薄的作业本拿出包,换进去一本带着厚实封皮、纽扣的笔记本。
他的心里得到了些安慰,可还是不敢称这个笔记本为“采访本”。刘洋头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他还不够资格做一名记者。刘洋明白,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并不是像表面上那么风光,也不是书本上的“纸上谈兵”。
一个月下来,刘洋欣喜地发现,自己真的写了不少稿子。最初还是改动多于原稿,最后已经改动不多了。“实习接近尾声时,我在和朋友们聊天时说,学新闻,真的是要有担当的,要有责任感的。”他在自己的实习日记中这样写到。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大学生记者 张可
再看看这些囧事
徐州师范大学 王禹:
我学的是新闻,在淮安电视台实习。那天我们办公室来了一个领导,我们主任介绍我说:“这是新来的小王。”我当时看那个领导眼熟,但是一时没认出来。结果那领导说:“你不认识我啦?”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就鬼使神差地说:“我怎么能不认识您呢?您不就是……”悲剧了,我还是没想起来,结果办公室里爆冷!还好,领导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他说:“你不认识我,但是我认识你哎!”
一枚在网站实习的男童鞋:
报到的那个上午,安排完周末陪同社区搞活动的事项后,去跟技术部的老师报到,在那里清理好分给的格子间和电脑。安安静静地到12点下班。在烈日下等着回校的公交,远远看见一辆公交车过来,57路,低头,掏钱,上车,一气呵成。舒舒服服地坐着,突然一个拐弯。怪了,57路到校没有拐弯的啊。意识到上错车了……囧。
一枚在学校实习的女童鞋
每天早上去办公室我都会帮俺师父把杯子洗干净,也会顺便把其他老师的也洗了。某日,看到何老师的杯子里有剩茶叶,于是很勤快地去洗。结果,不幸发生了:拧杯盖的时候用力过猛,把杯把儿整下来了。囧啊啊啊!传说中的好心办坏事儿啊啊啊!
当时对何老师还不熟悉,不知道他其实是个大好人,忐忑的要死。“老师,我又干坏事了……”何无奈:“你又干什么坏事了?”说出实情,老师说没事,可是良心不安,于是跑出去买杯子一只,才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