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理解综合题。
1.
(1)
[答案] B
[解析] 甲公司2007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100+35+140+240+44+60+10+30=659(万元)
具体分析如下:
(1)判断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并进行会计处理
①事项(1)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A 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9 600-8 100=1 500(万元)
所以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A 组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1 500-1 400=1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坏账准备 100
②事项(2)
A产品:
有销售合同部分:
A产品可变现净值=2 000×(1.2-0.15)=2 100(万元),成本=2 000×1=2 000(万元),这部分存货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超过合同数量部分:
A产品可变现净值=1 000×(1.1-0.15)=950(万元),成本=1 000×1=1 000(万元),这部分存货需计提跌价准备50万元。
A产品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45-30)=35(万元)
B配件:
用B配件生产的A产品发生了减值,所以用B配件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B配件可变现净值=2 800×(1.1-0.3-0.15)=1 820(万元),成本=2 800×0.7=1 960(万元),B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 960-1 820=140(万元)。
C配件:
D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 200×(4-0.4)=4 320(万元),成本=3 600+1 200×0.8=4 560(万元),D产品发生减值,C配件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C配件可变现净值=1 200×(4-0.8-0.4)=3 360(万元),成本3 60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 600-3 360=24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415
贷:存货跌价准备—A 产品 35
—B 配件 140
—C 配件 240
③事项(3)
X设备:
2007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X设备账面价值=(600-260-68)-(600-260-68)÷(5×12-2×12-2)×12=176(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32万元,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176-132=44(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132万元。
Y设备:
2007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Y设备账面价值=1 600-640=96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9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960-900=6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
Z设备:
2007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Z设备账面价值=600-225=37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4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不应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75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X 设备 44
—Y 设备 60
④事项(4)
无形资产2007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额为27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为280万元,2007年应计提减值准备=280-270=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
⑤事项(5)
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⑥事项(6)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0
(2)
[答案] B
[解析] ①事项(1)
2007年1月1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7 600-1 400=6 200(万元),计税基础=7 6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7 600-6 200=1 4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9 600-1 500=8 100(万元),计税基础=9 6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9 600-8 100=1 500(万元)。
2007年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500-1 400=100(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 500×25%-1 400×33%=-87(万元)(表示贷方发生额),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100万元。
②事项(2)
2007年1月1日,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45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5万元;2007年12月31日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50+140+240=43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30万元。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430×25%-45×33%=92.65(万元)(借方),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430-45=385(万元)。
③事项(3)
X设备
2007年1月1日账面价值=600-68-260=272(万元),计税基础=600-600÷5×2/12-600÷5×2=34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340-272=6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8×33%=22.44(万元);2007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132万元,计税基础=600-600÷5×2/12-600÷5×3=22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220-132=8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88×25%=22(万元)。
2007年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8-68=2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2-22.44=-0.44(万元)(贷方)
Y设备
2007年1月1日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无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余额;2007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900万元,计税基础=1 600-1 600÷10×4=96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960-900=6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25%=15(万元)。
2007年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0=6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5-0=15(万元)(借方)
Z设备
2007年期初和期末均无暂时性差异余额。
上述固定资产2007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5-0.44=14.56(万元)(借方)。2007年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20+60=80(万元)。
④事项(4)
2006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300-20=280(万元),计税基础=300-300÷10=27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80-270)×33%=3.3(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80-10=270(万元),计税基础=300-300÷10×2=24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270-240)×25%=7.5(万元)。2007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7.5-3.3=4.2(万元)(贷方),2007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00÷10-(280-270)=20(万元)。
⑤事项(5)
2007年12月31日,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10万元,计税基础为200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10-200)×25%=2.5(万元)。此项2007年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⑥事项(6)
2007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25%=7.5(万元)。2007年应确认的纳税调整增加额=30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92.65+14.56+7.5-87=27.71(万元)(借方)
(3)
[答案] A
[解析]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4.2+2.5=6.7(万元)(贷方)
(4)
[答案] B
[解析] 2007年应交所得税=(5 000+100+385+80-20+30)×33%=1 839.75(万元)。
(5)
[答案] D
[解析] 2007年所得税费用=1 839.75-27.71+(6.7-2.5)=1 816.24(万元)。
(6)
[答案] C
[解析] 借:所得税费用 1 816.24
递延所得税资产 27.71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839.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6.7
2.
(1)
[答案] B
[解析] 每次收取的金额=[5 000-(2 100-5 000×17%)]/3=1 250(万元)
应确认的销售收入=1 250/(1+6%)+1 250/(1+6%)2+1 250/(1+6%)3+(2 100-5 000×17%)=4 591.25(万元)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4 591.25-4 000+16.71=607.96(万元)
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 100
长期应收款 3 7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 591.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
未实现融资收益 408.75
借:主营业务成本 4 000
贷:库存商品 4 000
12月31日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6.71
贷:财务费用 [(3 750-408.75)×6%/12]16.71
(2)
[答案] C
[解析] 根据资料(1),事项②~事项⑥的会计处理分别为:
事项②
借:银行存款 2 340
贷:其他应付款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借:发出商品 1 550
贷:库存商品 1 550
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25
贷:其他应付款 25
事项③
借:应收账款 1 17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借:主营业务成本 750
贷:库存商品 750
12月18日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 1 160
财务费用 10
贷:应收账款 1 170
事项④
借:发出商品 600
贷:库存商品 600
事项⑤
借:劳务成本 1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
借:应收账款 10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10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10
贷:劳务成本 10
事项⑥
借:银行存款 58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预收账款 500
借:发出商品 350
贷:库存商品 350
所以,甲公司20×7年12月份应确认的营业收入总额=4 591.25+1 000+10=5 601.25(万元)。
(3)
[答案] BCD
[解析] 事项①,应补提折旧的金额=(600-600/10)/4/12×11-55=68.75(万元),所以选项A不正确。
(4)
[答案] C
(5)
[答案] B
[解析] 资料(4)中,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为:
资料①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收入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贷:其他应付款 1 16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财务费用 10
借:库存商品 7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成本 750
借:其他应付款 1 160
贷:银行存款 1 160
资料③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 60
贷:预计负债 60
因此,营业成本的金额=95 000+4 000+750+10-750=99 010(万元)。
(6)
[答案] C
[解析] 财务费用的金额=1 500+120-16.71+25+10-10=1 628.29(万元)
相关推荐:
更多注册税务师信息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
注册税务师频道http://www.reader8.com/exam/s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