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51.A【解析】直疝三角为直疝突出的途径,外侧边为腹壁下动脉,内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 沟韧带内侧,腹股沟斜疝内环位于其外侧。
52.E【解析】国际抗癌联盟组织提出的TNM分期法,T代表原发肿瘤,N代表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再根据肿块大小、浸润程度在字母后标以数字0~4,表示肿瘤的发展程度。1代表小,4代表大,0代表无。有远处转移为M1,无为M0。
53.B【解析】急性腹膜炎患者腹膜会渗出大量液体以稀释毒素,减轻刺激,若液体渗出过多,患者司有血容量减少。腹膜有较强的吸收功能,可吸收大量渗液、血液、空气和毒素,患者可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
54.E【解析】急性脓胸大多为继发性感染,最主要的原发病灶来自肺部,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也有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结核杆菌和厌氧菌等。
55.A【解析】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四种类型,若患者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颈椎病,则称为混合型颈椎病,在所有颈椎病类型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占所有颈椎病的50%~60%。
56.B【解析】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即为镜下血尿。
57.B【解析】开放性气胸患者的胸壁有开放性伤口,空气经伤口自由出入胸膜腔,患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被压缩而萎陷,两侧胸膜腔压力不等而使纵隔移位,健侧肺扩张受限。患侧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相等。吸气时健侧负压增大,呼气时减小,使纵隔随呼吸而左右摆动,这种现象称为纵隔扑动。纵隔扑动能影响静脉血流回心脏,引起循环功能严重紊乱。
58.D【解析】常用抗癌药有以下几类:细胞毒类(氮芥、环磷酰胺、噻替哌)、抗代谢类(氟尿嘧啶)、抗生素类(丝裂霉素)、生物碱类(长春新碱)、激素类(乙烯雌酚)、杂类(顺铂)。
59.D【解析】婴儿前囟尚未闭合时骨缝可以裂开使颅压高症状及脑膜刺激征出现较晚。
60.A【解析】麦氏点位置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l/3交界处,阑尾的体表投影位于此处。
61.D【解析】第4~7肋骨较长且固定,最易折断。第1~3肋骨,有锁骨、肩胛骨和肌肉保护,较少发生骨折。第8~10肋骨虽然长,但前端以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形成肋弓弹性较大,不易折断。第11~12肋骨前端游离,在遭受强大暴力时才可发生骨折。
62.B【解析】良、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分化程度。良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
63,C【解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器官或系统的急性功能障碍。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中最常见的器官是肺脏。其次是肾、肝、心,中枢神经系统,胃肠,免疫系统以及凝血系统。
64.A【解析】抗胆碱药能阻断M型胆碱能受体,抑制腺体分泌,减少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解除平滑 肌痉挛和迷走神经兴奋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65.B【解析】窦房结是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
66.B【解析】q静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是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
67.D【解析】基础代谢率(BMR)测定指人体在清醒、空腹、安静和无外界环境影响下的能量消耗率,可用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测定时可用基础代谢测定器,或使用估算公式: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测量前应停服任何可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测定前充分睡眠,检查日晨禁食、不活动、少说话,测定前排空大小便。BMR±10%为正常,增加高至+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本患者的基础代谢率(%)为96+(130-70)-111=45,属于中度甲亢。
68.D【解析】幽门梗阻主要表现为大量呕吐隔餐或隔夜的食物,不含胆汁。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脱水、低钠、低钾、低氯、代谢性碱中毒)。
69.A【解析】儿童肾肿瘤最常见的是肾母细胞瘤。
70.C【解析】经呼吸道传播的有: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白喉、流脑等;经虫媒传播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胃肠道传播的有:中毒性痢疾、伤寒、霍乱等。
71.B【解析】原发型肺结核是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72.E【解析】严重颅内压增高可迫使部分脑组织嵌入孔隙,形成脑疝,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73.A【解析】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74.A【解析】l岁,小儿除可引出生理反射外尚可引出某些病理反射,但颈强直为脑膜刺激征,如引出属于异常。
75.D【解析】蓝光疗法是以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并经胆汁及尿排出体外,以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含量。
76.A【解析】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融合而成,其前面呈凹形,上缘向前方突出,形成骶岬;尾骨由4~5块尾椎融合。
77.A【解析】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分为3个期:增生期、分泌期和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5~14 天,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呈现增生期变化。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即月经周期的第l5~28天。月经周期的第1~4天,为月经期。
78.C【解析】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由于黄体发育不全,使得孕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患者有排卵。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因此月经频发。基础体温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偏低。
79.E【解析】雌激素的生理功能:(1)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2)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问质增生、修复。(3)使宫颈口松弛、扩张,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形成丝状。(4)促进输卵管发育和分泌,加强其收缩的振幅。(5)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维持酸环境。(6)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7)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及其他第二性征发育。(8)促进卵泡发育。(9)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10)促进水、钠潴留;降低循环中的胆固醇;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80.C【解析】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El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81.B【解析】同卵双生兄弟肾移植属于同质移植。
82.A【解析】患者头皮移植于自身烧伤创面属于自体移植。
83.C【解析】子宫内膜增生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开始增生,先是修复剥脱处创面,随后因继续增生而变厚,腺体增多、变宽,并渐屈 曲。血管也增生,渐呈螺旋状。问质则增生致密。此期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即月经周期的第 5~14天左右。
84.E【解析】子宫内膜分泌期,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将使增生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扩大、屈曲、出现分泌现象。血管也迅速增长,更加;屈曲。间质变疏松并有水肿。此时内膜厚且松、软,含有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约为月经周期的15~23天,相当于排卵后黄体成熟阶段。月经前期相当于黄体退化阶段,约经期的24~28天。月经期为月经周期第1~4天。
85.C【解析】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在婴幼儿初次引起水痘,在成人以后引起带状疱疹。
86.B【解析】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
87.E【解析】经飞沫传播的疾病主要有: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等。
88.C【解析】经胃肠道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痢疾、霍乱等。
89.A【解析】内囊损伤出现偏瘫。
90.B【解析】一侧脑桥损伤出现交叉瘫。
91.C【解析】有机磷、吗啡类中毒时瞳孔缩小。
92.B【解析】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由于不知道农药的种类,所以正确的处理是先抽出胃内容物送检,再用温水洗胃。
93.E【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与肥胖无关。
94.A【解析】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首选的药物。
95.C【解析】心功能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 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96.D【解析】并发的心律失常,最常见为房颤,发生于30%~40%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左心房显著扩大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多见。在房颤发生前,多先有房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或阵发性房颤,以后才转为持久性房颤。
97.E【解析】患者一年来每于剧烈活动时或饱餐后发生剑突下疼痛,向咽部放射,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故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2周来发作频繁且有夜间睡眠中发作已发展为恶化性心绞痛,即梗死前心绞痛,2小时来疼痛剧烈,不能缓解,向胸部及后背部放射。伴憋闷、大汗应首先考虑急性心肌梗死。
98.D【解析】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起病数小时内心电图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不对称T波,而血清CK—MB酶在起病4小时内增高,l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尤其是无病理性Q波的心内膜下和小的透壁性心肌梗死,血清心肌酶意义更大。
99.B【解析】急性心肌梗死起病3~6小时内,可选择溶栓来再灌注心肌。
100.D【解析】急性心肌梗死一般两周左右ST段逐渐回到等电位线,若持续抬高首先考虑室壁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