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C5.D6.A7.D8.B9.B10.B
11.Cl2.D13.A14.D15.Al6.A17.C18.C19.B20.C
二、填空题
21.认知风格
22.具体形象思维
23.联结学习理论
24.顿悟
25.认知的内驱力
26.自我效能感
27.生理需要
28.经验类化理论
29.命题学习
30.练习次数
31.高智商
32.品德
33.道德认识
34.知识目标
35.课堂社会环境
36.口头表达能力
37.经验+反思=成长
38.操作性条件作用
39.比奈
40.道德判断
三、简答题
41.(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帮助教
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研究。
42.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儿童的思维主要特征为:(1)多维思维,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思考;(2)思维的可逆性,这是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守恒指儿童可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3)去自我中心,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4)具体逻辑推理,这一阶段儿童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
43.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主观条件:(1)有适当的认知结构,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新材料具有潜在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了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就构成了潜在的意义;(3)主动学习心向,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44.(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5.(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四、论述题
46.①教学前:准备性评价。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准备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某种新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或技能,也可以了解在新科目的教学目标中。有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如果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准备充足,可以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如果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准备不足,先实施必要的补救教学。然后再教新知识。②教学进行中: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行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来进行,测验的编制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成败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的反馈,作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没有达到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个别辅导。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形。获得学习上的反馈、借以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式。③教学结束后: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后为全面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所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常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通过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检验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否需要对教学做进一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