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或盆壁的缺损或薄弱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包块,称为腹外疝。
1.解剖概要
(1) 腹股沟区:指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区域。该区较为薄弱,而当人体站立时,所承担的腹内压要比平卧时高3 倍,因此疝多发生于此区。
(2) 腹股沟管:是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的肌肉筋膜裂隙,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及内外两个口,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后壁为腹横筋膜,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深环,其内侧为腹壁下动脉,外口为浅环又称皮下环或外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3) 腹股沟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区域,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是腹股沟部的最薄弱区。腹股沟直疝由此三角区突出,故又称为直疝三角。
(4) 股管:是一狭长的漏斗形间隙,有上下两口,上口称股环,下口为卵圆窝,大隐静脉经此进入股静脉。
2.病因
(1) 腹壁薄弱或缺损: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薄弱或缺损,是腹外疝的发病基础。
(2) 腹腔内压力增加:是促使疝形成和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诱因。
3.病理解剖 典型腹外疝包括以下4 个部分:
(1) 疝环:是腹壁的薄弱或缺损处。
(2) 疝囊:是壁层腹膜从而环向外突起所形成的囊袋,又分疝囊颈、疝囊体和疝囊底。
(3) 疝内容物:是突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最常见的是小肠。
(4) 疝外被盖:是覆盖在疝囊外的腹壁各层组织。
4.临床类型
(1) 易复性疝:当病人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疝内容物突入疝囊,经平卧或用手推送,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
(2) 难复性疝:而内容物反复突出,与疝囊发生粘连而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但不引起严重症状。
(3) 嵌顿性疝:疝环较小而腹内压骤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强行扩张而进入疝囊,随后由于疝环的弹性回缩,阻止疝内容物回纳腹腔。
(4) 绞窄性疝:嵌顿性疝未能及时处理,时间较久,发生疝内容物血循环障碍,甚至坏死者,称为绞窄性疝。
5.治疗原则
(1) 非手术治疗:婴儿、老年、体弱有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试用非手术疗法。如疝带压迫法,但长期使用疝带会增加难复性疝和嵌顿性疝的发病率。嵌顿性疝,若嵌顿时间较短,疝内容物无坏死,可试行手法还纳,复位后应注意有无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若还纳失败或已发生绞窄者,应紧急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一般腹外疝的病人应尽早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注意手术前必须先处理腹内压增高因素及糖尿病,以免术后疝复发。常用手术方法有: ① 疝囊高位结扎术; ② 疝修补术,最常用; ③ 疝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