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17日在出席中国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时表示,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应坚持市场化道路,加快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革,同时,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率。
多管齐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法宝”。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均、环境恶化等问题。没有持续的结构变迁,就没有技术的不断创新、产业的不断升级、软硬基础设置结构的不断变革,就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林毅夫认为,与“休克”疗法等发展模式对比,中国的“双轨制”很成功。其中,“双轨制”既补贴原来优先发展但缺乏实力的企业,又开放原来抑制的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力的产业部门,允许外资、民资进入,使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是“双轨制”保护了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压低了资源价格,产生了很多垄断部门。
林毅夫不赞成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中消极无为,政府不发挥积极作用就是自废“武功”,永远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他建议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深化改革,完成“双轨制”向市场单轨过度,取消对符合比较优势的国有企业的补贴,允许民资进入垄断领域;发展给农户、中小企业提高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提高资源费率到合理水平;支持基础科研,鼓励创新,建立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采购创新产品,支持新兴产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结构升级的内涵跟过去相比,已发生深刻变化。日韩崛起时,经济结构升级是产业间的升级,而现在更多是生产价值链间的升级,应将目光放到生产价值链间的升级上。
隆国强提醒,虽然中国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是结构升级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是包括追赶型国家、顶尖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都要面临的任务,中国绝不能自满。未来,中国作为后起国家,要利用好外部市场。供给结构是需求结构决定的,如果后起国家只面向国内市场,那么落后的消费结构将产生落后的供给结构。利用好外部市场是加快结构升级的一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