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关试题三(附答案)(4)

2012-07-01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试题3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2.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5.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8.教材就是教科书。

  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10.备课就是备教材。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4.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6.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某初级中学与某保险公司是关系单位,保险公司每年在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时都来看望全体教师,保险公司为提高营业额,就通过学校强制性要求在校所有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李平是该中学的一名在校生,母亲常年有病,父亲也刚刚下岗,家庭生活窘迫,无力负担几十元的保险费用。李平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就此冷嘲热讽,并在李平面前说其父母不为其购买保险是不爱孩子的表现,导致李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使李平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李平的学习。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热点排行